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师故事 | 邵阳市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化学教师曾令凌:忠诚为教育,平凡写春秋
2021-08-19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在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从小就对知识有敬畏之心,对教师有敬仰之情,立志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993年邵阳师专化学系毕业的她,实现了当教师的愿望。从教28年,在三尺讲台上,她用忠诚诠释教育理想,用平凡书写教学春秋。
曾令凌老师
  做在哪里都发光的元素——金
  自毕业到今天,她走过了好几个学校,初中、高中、职中,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农村、城镇,都有她洒下的汗水。无论在哪里,都如金子般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10年的农村中学任教,她深知农村孩子求学的不易,更知“鲤鱼跃农门”的艰难。对于那些好学的同学,常常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不计任何报酬地辅导他们,希望他们享受到城镇孩子学习的欢乐。
  2000年她刚调入新邵五中,小孩才3岁,无人照看,与丈夫分居两地。由于学校领导信任,她担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工作,教两个初三班和一个高一班的化学,还兼化学实验员。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但她没有任何怨言,负重前行。每天从早晨6点带学生晨练,直到晚上10点半查寝结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天下来的工作,包括备课、上课、看作业、守自习、晚辅导、处理学生日常生活等等,她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扑在了教育事业上。她如同一块黄金,在龙山脚下闪着熠熠光辉。
  2003年她调往新邵职业学校,带普高部高三毕业班,当时班有一个女生叫伍玉华,家在很偏僻的山村,兄弟姊妹多,父亲早亡,母亲也多病,生活极度困难,因此交学费、生活费都成问题。为了让她安心学习,她将自己及家人的衣物送给她,好多次的学费与生活费都是曾老师给交的。临近高考,有学生母亲病危,送去了县医院,她立即送去了500元给其母亲治疗。而那时曾老师的工资每月才500多啊。一颗金子般的心,一种慈母般的爱,让学生备受鼓舞,现在的这位学生已经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如今的市场经济,各行各业难免泥沙俱下。曾老师在28个教坛春秋中,始终保持足金的本质,坚守教师职业道德,从未收受家长的红包礼品等,面对家长的宴请,她总是婉言推辞。当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子女并没有因此而少了丝毫关怀时,也就放心了,安心了,私下里纷纷庆幸自己的孩子遇到了曾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自然很多家长也从此与她成为了好朋友。
  付出总有回报,曾老师收获了邵阳市“德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
  做能够自燃的元素——磷
  磷,在空气中会自燃而发光,在希腊语里有“光亮”之意。曾老师说她要做能够自燃的磷元素。
  做学习达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信奉“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每年都在不断学习,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一方面,她坚持阅读,从不间断给自己的业务更新、提升,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刊物,如《化学教学》、《湖南教育》、《班主任》等。另一方面,她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中西部农村的骨干教师培训等,积极参加省市县教研活动。2005年顺利拿到湖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每年撰写的读书笔记、教学叙事在2万字以上。
  做教改先锋。她师古但不守古,从制作幻灯片开始,利用一切时间、资源,钻研电子备课方法,把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且与传统方法结合起来,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过程灵动起来,成果丰硕起来。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努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2006、2007年,分别获县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邵阳市化学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2012年获“湖南省2012年初中化学新课程优质课观摩评比及教学研讨会”说课一等奖。2014年为新邵县新招聘教师做题为《做教育的有心人》的专家讲座。论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刊发于《科技资讯》,《让智慧的火花在化学课堂中绽放》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等奖。2021年1月,辅导学生孙佳怡获第十三届中学生数理化综合竞赛活动。基础知识展示湖南省九年级化学学科一等奖,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国、市级大赛等中收获殊荣,她本人屡获“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被城步县、涟源市聘为“特岗”教师和县公开招聘教师面试评委,邵阳市中考化学命题库专家成员,新邵县“国培计划(2021)”县级培训专家。
  做微笑天使。在教学过程中,她把微笑始终写在脸上。她跟许多老师说过:你每天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以微笑的面容面对学生,你的课也差不到哪,因为学生也是看老师的心情去的,有十二分的投入,定有至少十分的回报。因为她的微笑和满腔热情,她的课堂显得轻松而活泼,充满激情和生气。
  做加速反应的剂——催化剂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曾老师说她要做加快学生学习反应速率的那一种。
  化学是有趣的,曾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抓住一个“趣”字,她以“趣”为催化剂,加速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发现化学的神奇和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进一步爱上化学这门科目,也爱上了化学老师的课。她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使用趣味语言。注重知识点的导入,抓住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敏感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例如,在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时,她把它编成酒精灯“迟到早退”,一氧化碳“早出晚归”,在讲元素化合价、物质的溶解性等等,她都把它们编成口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第二,发挥趣味想象。有些化学知识太抽象,无法理解,她便用一些生活事例加以联想,促成记忆。例如学习分子原子这样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她就把水分子比作三口之家,把铁原子比作单身汉,说明了一个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的事实。接着,进行趣味互动,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让多个同学上来拼成不同的分子模型,同学们通过想象与互动,终于弄清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加强趣味实验。动手实验,学生最感兴趣而且记忆最牢靠。她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先布置家庭小实验,拿一个玻璃杯,向其中投入几小块洗干净的鸡蛋壳,再加入适量的醋酸,立即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学生观察到鸡蛋壳的表面有气泡冒出,结果玻璃片上有一层白膜,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证明了是二氧化碳,那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家庭中还要哪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它相似呢?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预期目的。
  她“催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也“催化”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尊重、理解、关爱”是她与学生相处的六字方针。她接手思源1510班的化学教学,班里有一个叫陈怀玉的学生,第一堂课就毛遂自荐当化学课代表。课后班主任告诉她,这个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各科基础差,班上排名落后,升学无望,怕难以胜任。但她只是笑笑,她要尊重学生。于是大胆的把科代表交给了他。通过后续的努力,该生的学习劲头上来了,科代表工作也毫不含糊,化学成绩更是名列前茅,其他成绩也是水涨船高。中考顺利考上了市级示范高中。现在这位同学有什么喜悦或困惑依然愿意与她分享,说曾老师是他人生的催化剂。2012年她在酿溪镇中学教的190班有个同学叫何敬东,父母离异,母亲在超市打工并陪读,经济条件困难。他很孤僻,异常自卑,曾老师给了他慈母般的关怀,经常帮助他、鼓励他,给予他无限的信任。他终于变得阳光了。他在作文中写到:“曾老师,人生旅途上,您丰富了我的心灵,开发了我的智力,点燃了我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班级管理她提出“静、精、意、敬、净”五字方针,每个字赋予不同的内涵。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从“作息、作业、劳动、礼仪、卫生、锻炼、自理”等方面对孩子在家表现予以量化评分,且每周评比总结,助力班风建设和班级氛围营造。会在不同时期推出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典型,鼓励民主互进。去年毕业的1611班,她用雷锋的钉子精神和乐于助人精神为“剂”,找各方面都优秀的罗露露同学作他们的行为表率。因为这些努力,她担任班主任的每一个班级都有着好学上进的精神,又有这平等和谐的氛围。
  在曾老师的眼里,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分,只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崇尚赏识教育,常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用显微镜去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师生关系始终是平等的、和谐的。她曾在教育叙事中写道:“我是老师,我为我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我是老师,我做学习过程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我是朋友,我做他们学习的合作者、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是幸福的,我才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我才是欣慰的;学生是成功的,我才是优秀的。”正是由于她出色的工作,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获评“优秀班主任”,也曾多次在学校做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所教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
  曾老师还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她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耐心辅导年轻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培养教学骨干,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现在思源学校的青年教师李柳花、谢奇科、何佰顺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对教材还不太熟悉,教学经验不足,她经常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课程标准》,指导他们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相互听课、评课、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快速进入角色。担任何佰顺老师的导师,从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进行导学导教,何佰顺老师成长很快,在2018年全市中学化学教师实验能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也因此荣获“优秀指导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老师用她对教育的忠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演绎教育人生的精彩。
  作者:吴平初 黄文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