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倩英:借师资专业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副校长
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最开始接触非遗传承、非遗文化是从学校的一位面塑老师开始的。这位面塑老师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加上学校有一些专业、一些艺术人才,所以学校就在2009年开设了一些社团课程,那时候还不应该称为“非遗进校园”,准确地说,学校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开始了尝试。
随后,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下成立了非遗职教专业委员会。慢慢地学校就把非遗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引入到教育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到了2017年,学校申办了一个“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专业,才可以称之为真正要做非遗的事情了。
无论是非遗文化也好,非遗技艺也罢,如果离开了现实生活,那么它没有了太多的意义,大家对它的喜好程度也不会很深,也可能会遗忘它。因此,对于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而言,我们就要将非遗的一些元素融入到新产品的设计当中去,还要按照传承人的方向去培养相关的人才,让他们继承相关理论知识、技艺手法等等。
目前,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经和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设立了一个“3+2+2”贯通培养非遗传承与设计专业,今年9月份就将迎来第一波新生。
我认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培养传承非遗技艺、知识的专业人才。通过设立相关专业,通过专业培养的方式让非遗文化传承下来。
除了设立相关专业,与高等院校建立贯通培养机制外,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还成立了非遗与设计学院。这是我们教育集团自己的二级学院。之所以设立这个二级学院,主要是我们看到很多非遗传承人技艺手法都非常好,但是不懂得市场,不懂得营销,所以,他们的境遇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就要发挥他们的优势,请他们到学校作为导师培养后备人才。
2018年,非遗与设计学院推出北京中轴线非遗元素手工表达课程,将中轴线里的文化遗产元素融入中小学手工课堂,让师生在手工创作的过程里,更好的去理解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该项目得到了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辐射北京700多所中小学,800多名劳技课和通用技术课教研员及教师。活动期间,学校还同步举办了两期公益“非遗教育校长研修班”,有36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研修。达到了普及中轴线非遗文化的预期目的。
除了设立相关专业、聘请非遗传承人作为导师,我们还通过开设非遗教育校长研修班、区县巡讲活动等方式带动北京市全市中小学校长、教研员、老师参与到非遗传承行动中,扩大非遗传承的影响范围,带动更多人爱上非遗文化,投身非遗传承。此外,我们还利用我们的课程优势辐射到学校所在的社区、街道,为社区、街道的居民们提供非遗课程、体验活动等。
对于非遗进校园这件事,我认为学校要做好这项工作还是要和区域对非遗的定位有关。比如说,一个区域将该区域的非遗定位在戏曲特色,那这个区域的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个定位,安排策划相关的非遗项目进校园。同时,我也认为一个学校要想做好非遗进校园,也要让非遗文化和自己的学校文化进行融合,而不是单纯“图热闹”。
当然,无论是中小学学生还是对非遗有兴趣的爱好者,都应该在专业发展方向上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兴趣进行延展,也就是利用一些培养通道,路径将自己的兴趣变为自己今后的专业方向,甚至就业方向。
最后,我希望国家一定要重视非遗人才的培养问题,现在非遗的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生源问题,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机制,为非遗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