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探索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2016-12-06
大众网

  核心阅读

  “指纹识别探秘”“无土栽培的自动供液系统”……北京市初一、初二学生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大地调动着学生的参与热情。这门课程转眼间已开设一年多:学生上网自主选课,每学期5次课,每次2小时,完成次数和质量计入中考总分。其授课内容有哪些?学生喜欢选什么课?授课老师来自哪儿?记者实地走访,请看一线调查。

  从“需求侧的拉动”转向“供给侧的推动”

  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上什么课,学生自己做主

  北京市丰台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数字密码锁”课堂上,孩子们全神贯注。课桌上,摆着插头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二极管、三极管、蜂鸣器、电阻和花花绿绿的导线。

  “我早上10点就出门了,为了赶下午2点的课,来回路上得四五个小时。”来自密云五中初二年级的刘海蓬说,“不觉得辛苦,我早就想上这样的课了!”

  为什么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随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资源供给需要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就是整合广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精确的学习服务。”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要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李奕说。

  在这个改革项目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被教育者”,而是以“主人”自居的“消费者”。北京市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一反“千人一课”“千课一面”的传统模式,旨在将这种“消费者观”落到实处。截至目前,活动共提供涵盖自然与环境、电子与控制、健康与安全等多个领域的1000余个项目。

  “指纹识别探秘”“水火烫伤紫草膏”……学生上网自主选课,每学期5次课,每次2小时。授课老师则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项目都是学生自主选择,喜欢什么、上什么课乃至淘汰什么课,都由学生自主选课的“上座率”决定。

  “选课和上课都是我自己做主的,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没插手。我喜欢什么就选什么。”西城区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二学生张羽说。在采访中,学生们往往这样回答。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北京晨报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