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王殿军:触摸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肌理
2019-10-17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访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
  整个教育体制和制度,如果跟不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现代化可能只是坐而论道,一个听起来很美但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
  教育制度层面的东西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教育需要一次有朝气、有魄力的改革。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现代化是与自己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密切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学校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学校教育要瞄准时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
  现代化的人是国家未来现代化的保障
  学校教育要瞄准未来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学生自己发展的需求两个目标
  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
  记者:您怎样理解教育现代化?
  王殿军:我认为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是教育理念、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绝对的目标,而是一个追求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行进的动态过程。十年前所讲的现代化和今天所讲的现代化是不一样的。
  教育现代化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现代化,至于说教学设施达到什么标准、校园环境达到什么层次、课程开发达到什么程度,只是相对的指标。比如,长期以来,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弊端是,我们选择了一种简单化的评价方式,那就是分数。早年间,这种评价方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依然不改革这种评价方式,教育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应试教育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考试,而在于为了应付考试而变形的教育过程,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教育现代化是为了全面地发展人,而以单纯的评价方式去评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有了现代化的、科学的评价方式,选拔才能够更加准确,才能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教育平台上去培养。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改革评价制度的决心,但是这个步伐还需要迈得再大一点。
  教育现代化是体制和制度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能否落实,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体制和制度。如果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缺陷,那么现代化手段可能让我们在应试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极端。整个教育体制和制度如果跟不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现代化可能只是坐而论道,只是一个听起来很美但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
  教育制度层面的东西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教育需要一次有朝气、有魄力的改革。
  记者:学校教育实现现代化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王殿军:学校教育要瞄准未来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学生自己发展的需求两个目标,即瞄准时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
  现代化的教育其实是能够面向未来的教育,是能够适应未来需求的教育。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学校的任务是面向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充分研究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国家、世界未来发展对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的需求。
  站在人的发展需求角度看,在信息时代,孩子所具备的素质和他需要发展自己的那种需求,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同年龄的孩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还用之前的传统办法去教他,就无法很好地满足他的需要了。
  以此反观,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而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校第一要了解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研究未来的需求;第二要了解今天学生的情况,研究学生的需求;第三要研究现代化的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怎样面向传统和国际
  中国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国度,很多教育理论的源头在中国
  我更看重的是学校内部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形态的国际化
  记者:在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这个问题上,学校教育怎么面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
  王殿军:中国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国度,很多教育理论的源头在中国,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甚至早期学校的雏形等也较早地在中国形成了。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还不是教育强国。在近代,中国社会开始现代化初步进程的时候,我们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理论、实践、人才培养、教育技术革新等方面,并没有走到世界前列。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提教育现代化的时候,应该首先看到我们比别人落后的地方在哪里。我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就是瞄准比我们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先赶上,然后再超越。
  所以,教育现代化要求我们要把眼光面向全世界,面向教育发达国家,面向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面向科技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度。因为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化进程都是靠人来推动的。如果人是保守的、缺乏创新的、缺乏素养的,怎么可能实现工业、农业等领域的现代化?所以强国必先强教,我国的全面现代化有赖于教育现代化,现代化的人是未来国家现代化的保障。
  记者:对一所中学来说,学校教育的国际交流程度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王殿军:我们对国际学校教育领域所发生的事情要有足够的了解。
  第一个层面,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从国外学校的硬件建设,到学校的管理体制,再到评价、选拔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方式、课程等,应该做起码的了解。
  第二个层面,学生要具有国际视野。让自己的学生走出去看一看,把国外的学生请进来谈一谈、聊一聊。时间可能很短,就十天八天,但在初、高中阶段能够有一段时间在异国他乡,与说不同语言的孩子交流,进入他们的家庭、学校,知道在中国以外发生的故事,激发自己进行一些思考,这是中学生扩大眼界、提高见识、增长知识的最好途径。
  第三个层面,对国外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比如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教育方法等进行深入了解、对比,最终借鉴国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改进我们的教育。
  第四个层面,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对国外教育的超越,得到国外教育同行认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就拿大学先修课程来讲,国外只有学术类课程,我们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里设置了一些有关素质培养的课程,比如美术、音乐等。将来,普通老百姓和孩子能够通过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了解大学有一些什么专业,每个专业是学什么的,需要什么基础,未来在哪儿就业,等等,能够发挥生涯规划、升学指导的功能。
  第五个层面,国内的中学还可以和国外一些著名中学联合开发实验室,两国学生共同学习,以远程方式合作完成一些项目。至于国外学校用什么黑板、教师用什么设备、校园怎么规划、楼房怎么建,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借鉴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学校内部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形态的国际化。
  记者:中国教育走出去应该注意什么?
  王殿军: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国际交流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引进来,取得了积极成果。从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人员的情况看,出国留学人数总体上大于来华留学人数,因为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教育比我们先进。到一定的时候,来华留学人数会越来越多,因为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发展,中国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创业机会、社会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教育足够发达了,人家愿意来留学了,就说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当来华留学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教育走出去才有了基础。
  课程的现代化直接影响到人才的现代化
  综合性课程在西方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素养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把最先进的技术创造性地用到学校教育上,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记者: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您认为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殿军: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如果做不到课程的现代化,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现代化。
  与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比较,我们课程体系存在这样几点差别。
  第一是课程缺乏层次性,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同一个年段的孩子用同样的课程,其实是没有考虑到人在基础、兴趣、天赋等方面的差别,这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课程设置上一个很大的差别。我们正在研发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目的就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差异性课程。
  第二是课程缺乏丰富性,如果没有足够丰富多彩的课程,就会限制学生的选择性需求。
  第三是课程缺乏综合性。比如说要研究北京雾霾的成因与治理,问题会涉及物理、化学、地理、环境和数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这是基于问题的课程,对于培养孩子未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另外是基于项目的课程,比如,北京市如何改变垃圾污染问题,需要调查北京市民对垃圾分类有什么观念、垃圾分类的解决办法等。基于项目和问题的课程才是综合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在西方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素养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我们恰恰缺少这类课程。
  记者:学校教育现代化最应着力的方面有哪些?
  王殿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首先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现代管理。如果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无法实现学校教育高效运转,无法调动或者凝聚教师的活力和创造性,同时在选拔、培养、评价学生等方面的手段都比较落后,我们就不能正确引导教师的发展,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如果整个学校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指导发展体系都比较落后,没有实现现代化,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其次要充分利用相关行业的现代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把最先进的技术创造性地用到学校教育上,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对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非常敏感。
  比如,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行业的现代化带动教育发展。过去为了做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于学生的学习节奏、习惯不同,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现在流行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使我们可以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改变教学方式,更充分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还能够实现传统管理实现不了的功能。比如,过去我们对一名教师究竟怎样理解自己的职业、研究了一些什么问题、写过什么文章、出版过什么专著、上过什么公开课等,很难系统地积累这些信息。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建设教师发展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把相关信息上传到这个虚拟平台上,大家互相分享、互相促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教育现代化狭义地局限在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那是舍本逐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