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呈不断增长态势。2017年,全省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02亿元,靠全国第7位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全国第6位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支撑了全国第5大教育规模,实现了中央和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文件中“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以下简称“两个只增不减”)。183个县中有100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占比达到54 .65%。
增强教育优先投入的使命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7〕46号)进一步提出“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坚持把教育投入放在优先位置。原来与国内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项目都脱钩了,只有教育没有脱钩。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满腔热忱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不论财政遇到什么困难,教育经费只增不减。”孙春兰副总理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中央对教育财政投入提出了刚性要求,就是保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
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彭清华书记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发展教育摆在全省工作的优先位置来抓,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地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和彭清华书记的讲话精神,为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进一步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坚持把教育投入放在优先位置。
增强教育优先投入的紧迫感
2017年,全省地方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总量和生均支出均实现了正增长。全省教育经费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579亿元(不含中央高校),占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4.27%。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397亿元,比上年的1277亿元增长9.3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6.08%,比全国14.71%的平均水平高1.37个百分点。其中,省本级财政教育经费190.2亿元,比上年的172亿元增长10 .58%,高于全省增幅1.21个百分点。全省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一般公共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6.86%、11.03%、14.21%、13.83%、14 .27%。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四川教育投入近年来持续增长,纵向比成绩显著。但横向比差距不小,各类教育生均一般公共教育事业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穷省办大教育的特征十分明显。在2017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两个只增不减”都实现的情况下,还有22个县(市、区)“两个只增不减”均未做到,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履行教育投入职责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够高,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保障教育投入政策要求,一是要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学生规模增加投入总量要加大,即使学生人数有所减少,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也不能较上年减少;二是要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这个是更基础、更注重结构的指标,要综合考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情况,确保各级教育生均支出较上年有所增加。为此,不仅年初预算教育经费要打足安排,还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努力使教育经费预算和支出达到“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同时,要科学预算、优化经费结构,既要防止教育经费总量,又要防止生均教育经费出现松劲、甚至滑坡的问题发生。
增强教育优先投入的获得感
如何将教育投入的“巨量”转化为教育发展的“质量”,将通过经费累积而成的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转化为通过质量和公平彰显的教育幸福感,成为新时代教育投入使用的新命题。去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强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优先保障为前提、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管理为关键,提出了这个新命题的解决方案,成为新时期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要确保投入优先。具体在五个“增长”上下功夫:依法规增长,确保《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落实到位。依政策增长,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中“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的政策性规定。依标准增长,进一步完善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投入标准,保证教育投入按标准稳定增长。依制度增长,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体制机制,义务教育坚持政府投入,非义务教育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完善成本分担机制。依公开增长,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加强教育投入监测,通过公告公开,加大督导检查,推动各地保障教育投入。
二要突出效益优先。贯彻落实十九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对重大项目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
三要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教育基本民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继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财力支持教育脱贫攻坚。进一步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的指示要求,加大对教师培养培训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水平,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四要鼓励社会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扩大社会投入,努力提高社会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例。完善捐赠收入财政配比政策和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基金会作用,吸引社会捐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教育兴则四川兴,教育强则四川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教育生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