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2019-04-03
教育部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预防青少年近视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4月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推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责任书,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宝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问题、事关民族复兴和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心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近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打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攻坚,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常抓不懈,紧密配合,给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抓好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提高了战略高度,提出了防控底线,指明了路径方法,号召要全民攻坚,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扎实做好《实施方案》落实,签好用好责任状。要把握“规定动作”的刚性约束、“拿出干货”的实质要求、“年底交账”的核对机制、“长短结合”的时间节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合力防控近视的氛围。三是切实担负主体责任,推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取得实效。要履行承诺真抓实干,建章立制着眼长效,宣传动员持续推进,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加强考核形成激励。

  陈宝生强调,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亿万家庭和孩子。当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挑战。聚焦重点环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完善政策制度为重点,以深化健康教育为龙头,以保障安全健康为底线,聚焦“教会”、“防住”、“建好”,加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坚决守住食品安全“红线”“底线”,精准聚焦健康教育,紧紧抓住疾病防控重点难点,持续开展体质健康调研监测,协同攻坚校医配备难点难题。

  马晓伟指出,做好学校卫生特别是近视防控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折不扣完成好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当前,要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坚决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一是要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要对标责任书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时间进度和责任分工,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近视监测与评价工作。要加大地方经费配套力度,开展好2019年学生近视和健康影响因素专项监测,并作为评议考核地方政府年度任务落实情况的基础和依据。三是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近视干预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以高发地区和低年龄段学生为重点,以增加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学业负担等为主要措施,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近视综合干预。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近视医疗服务。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规范诊断治疗,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

  马晓伟强调,要全面加强学校卫生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健康监测、学校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任务,全面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各地要把学校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落实好保障政策和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设立学校卫生科所的地区,2019年年底前要把省级专业机构建立起来。要配合教育部门,研究配齐配强校医的政策措施,共同推动校医室建设,增强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能力。

  会上,上海市、湖北省、江西省、海南省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主持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斌出席会议。

  会议在教育部设主会场,在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设立分会场。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相关司局和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在京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疾控机构负责人、专家等在主会场参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