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学生欺凌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
2017-12-27
教育部

  学生欺凌现象在中国校园里存在时间长,原因复杂,治理难度大,却事关一代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与身心健康,又与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近期已演变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几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以及各省政府都先后发文要求对学生欺凌进行治理。然而由于对学生欺凌的概念没有获得各方共识的清晰界定,缺乏完整、系统、准确的调查,对学生欺凌的真实状况认识不完整,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又存在执行主体不明、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等问题,对学生欺凌治理的效果与民众期望之间上存在差距,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欺凌的应对都明显准备不充分。

  面对这样的现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制定并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总结前些年学生欺凌治理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整体设计,将会促使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迈上新的台阶。

  新的《方案》首次对学生欺凌的概念做出较为规范的界定:“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这个界定有助于各地在治理时厘清学生欺凌的边界,避免对学生欺凌的泛化理解而产生的混乱,也可成为对学生欺凌进行调查、统计、研究的参考依据,促进相关的研究规范进行,获得更准确的学生欺凌基本信息。

  《方案》对当下中国学生欺凌现象的成因、特征、范围等所做出的判断较此前更为精准,以此为基础所确立的治理原则“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比较符合实际。多项调查表明,中国当下的学生欺凌是社会法治不健全,成人社会中暴力发生率较高在校园中的体现,暴力发生由于众多人未能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未能学会遇到矛盾冲突通过协商解决的处事方式,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责任与权利边界。将综合治理的重点放在教育和预防上抓住了这个关键,教育的范畴不仅需要在学校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方案》强调“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建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强调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体现了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未成年人,受害者需要保护,施害者在需要惩戒的同时也需要保护,《治理方案》确立的这些原则为受害者与施害者的保护与惩罚划出界限,可防止双方当事人的偏激与过度行为,确保对所有儿童的基本权利的维护,避免伤害事件发生后出现连锁反应。

  法治是减少学生欺凌所必须的社会大环境,当下中国学生欺凌的主因是成人社会存在的尊重他人意识不够,平等观念淡薄,法治观念不强,“法治为基”既是对学生欺凌的归因,也是治理学生欺凌的思路和措施,对因欺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需要在加强法治的大框架中解决,整个社会都需要加快法治进程,杜绝暴力以各种方式传播,尤其是要清除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暴力内容,不以任何借口将暴力内容保留在教材和教学中。解决学生欺凌问题也需要从成人社会着手,建立平等、法治、相互尊重的社会。

  《方案》在注重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综合治理的同时,对各机构的职责进一步加以具体明确。特别是明确了要落实家长的监护责任,明确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众多学生欺凌问题的源头在家庭,欺凌孩子的背后常常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或家庭中存在有问题的成员。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理性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发生各种问题的时候要耐心讲道理,尽可能不使用暴力对待孩子;要教育孩子平等待人,无论对方尊卑或智愚,都应平等相待,这是阻止学生欺凌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方案》甚至细化了校长、教师、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教职工、社区工作者等的职责。

  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是《方案》中首次提出的新举措,也是整个教育管理与评价过程形成良性教育生态正在发育成长的新机制,事实上,专业机构在校园安全方面不仅要进行调查,还要进行事前评估,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防控风险,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自觉成为专业第三方机构的用户。

  明确执行主体使得《方案》增强了可操作性,明确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要求“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机构“处理申诉请求”。“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着眼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培训、考评、问责、依法治理,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督导检查,这些细节的完善将提高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当下,贯彻落实好《方案》是确保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的重要任务;同时又必须清醒认识到,彻底消除学生欺凌绝不是一个《方案》就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做长期、艰难、细致的工作,路还很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8-04-16
SRC-25991567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