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绢人、香道合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进入北京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记者获悉,2017年秋季学期,在为七、八年级学生提供的七大类1000余个活动项目中,有50个人文与历史领域的活动项目为新增选项,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也被纳入其中。
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月28日启动,提供1000余个活动项目,除了以往优质科学技术领域活动之外,本学期还首次增加了人文历史领域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加的50个人文历史领域活动项目中,有多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很受学生们喜爱。“从10月23日开始选课到11月中旬,年底所有课程已经全被选完,约有1万名学生。”活动项目负责人刘凯向记者介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上千项,哪些能纳入开放科学活动当中?刘凯表示,主要是根据现有资源、以往的授课经验以及孩子的接受程度来选择。本学期设置的课程如《香道合香——神奇的配方》《非遗绢人——原来你是穿越千年的“芭比”》等,都是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课程,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民族特色。
锻炼动手能力学生手工制作唐朝“芭比”
11月19日上午,《非遗绢人——原来你是穿越千年的“芭比”》和《谜之鲁班》开课。在“非遗绢人”的课堂上,室内桌子并不是按平时上课时一排一排,而是围了四张桌子拼成一个方形,四个学生围坐,方便手工操作。
据介绍,《非遗绢人——原来你是穿越千年的“芭比”》课程中制作的绢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唐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金属丝为骨架,棉花、纱绢为肌肤,真丝为发,绸帛为衣,用彩绘描画五官而塑制的立体人型艺术品。
记者看到,助教老师给每位学生发放了Q版绢人京剧中齐天大圣作为活动材料,让学生学习绢人制作和传统京剧服饰知识,通过运用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才能最后组装成三维立体造型。
“我自己对芭比等娃娃一直很感兴趣,通过这个课程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服饰制作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北师大附中初一学生李红烨说。
《谜之鲁班》课程则回到春秋时代,从“鲁国工匠鲁班用6根木条制作鲁班锁命儿子拆解”的传说讲起,学生通过学习基础榫卯结构、三视图原理,工具的使用及制作等环节完成活动任务。
刘凯表示,现在的很多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设计调动孩子对传统文化、工艺制作的兴趣,了解中国古代高水平创造力和制造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