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主编王希文认为,这类活动首先可以打破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读书范围,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同时,这类活动由于需要原创性内容,还需要孩子们将感情投入其中,因此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还能够更能激发孩子们阅读的热情;此外,由于这个活动是全国性质的,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地各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各地学校能够交流、互动起来。
中国传媒大学高原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次活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朗诵,所以可以说阅读、朗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学生的基本功。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近几年朗读教学在中学课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朗读不仅是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其实它体现在各个学科当中。因此,希望借助本次活动唤起更多的学生,甚至老师对朗读的兴趣。此外他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手段,更是陶冶人们情操,提升人们整体素养的一种途径,所以此次中国传媒大学大力支持了本次活动。最后,高原老师补充道,2014年教育部要求传统文化要走进校园。朗诵这种形式对于场地及设备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它是一种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方式。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语言又是先于文字产生的。因此,如果能借助朗诵这种形式,让其成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和方式。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本华致辞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本华则表示,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又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街建设的重中之重。朗诵这样的活动因为活动形式的独特性,可以说让立德树人的理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开花,同时更是让它们入脑入心的最好途径。此外,她也表达了自己对朗读的三层认识。首先,朗读是学校教育的代名词。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听到朗朗读书声,而读书声又常常能将我们带到一种情境,并受到情境的感染。同时,我们在看电视播报学校新闻时,除了各种校园活动外,更多的则是读书的课堂;其次,汉语是最适合朗读的语言。汉语是有声调且需要声韵配合的。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声韵的高亢低沉,让我们的汉语有特别的美感,这也是自古以来我们特别重视吟诵、诵读、朗读的原因;最后,朗诵往往与经典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感受汉语言美的同时,更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让我们自己受到熏陶,陶冶了情操,浸润自己的人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