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七章:指导孩子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2010-08-10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1、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当然,考试分数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并不表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成才,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更不表明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一个人到了社会上能否成功,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处事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
         我们都知道刘翔,刘翔在学校期间学习就很一般,但他却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你的孩子也许考不上那个考上名牌大学,但也许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著名运动员、汽车修理高级人才,或者一个顶级厨师。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的社会上一定有他的位置。
         我们家长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学习分数,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承认孩子存在差异
         有的家长说,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人家的家长也顾不上管,家长也没什么文化,人家的孩子怎么就学习那么好。我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功夫,怎么就不行呢?先不说你下的功夫是不是对路,我们要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其实相互理解下,如果您的孩子问你,人家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升了官、发了财,当了什么大老板,你为什么还是一个普通人?你会怎样回答?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天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的弱项。前两天听一个朋友说到于丹,说于丹数学成绩非常差,没有方向感,经常迷路,甚至会闹出很多笑话。但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学者。 

         有的家长会说,既然孩子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那就不用管了,走到那里算哪里吧,那更不行,如果那样做,就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打个比方,你的孩子智力一般,他最好的成绩能考到班里的20名,再怎么努力也考不到第一名,如果你不管,或者不会管理,那你的孩子有可能降到40名,你选择哪一个?我们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应该学会的知识都学会了,就够了,记得有一位专家说,一个最标准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学习中等,身体健康,心理阳光。
         我们家长朋友们可以对照这条标准,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样。
         3、孩子成绩不好时给予宽容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更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他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撒气,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 

         如果你的孩子这次考试非常不理想,回去后,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就遇到过这样一次情况。(自己的例子)当你用自己的宽容和爱接纳孩子的一切时,孩子就能激发出向上的力量。
         有的家长说,我文化不高,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我们说,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化,关键是你对孩子的态度,是你更看重孩子本身还是只看重成绩。
         一个农民工教子的例子,我们来看看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工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一个女孩给远方的爸爸打电话;“爸爸,这次月考得了班级的第6名。”
         小雨中,爸爸沾满泥灰的手拿着旧手机,开心了的说:“不错了,祝贺你啊!我不在家你还考这么好。”
         “爸爸,我想在下一次考试中得第一名。”女儿自信地说。
         爸爸说:“听了你的话,我很不高兴。我不要你考第一名,谁保证总会考第一?”爸爸很严肃地说。
         “你和妈妈什么时候要求我一年必须挣几万元?”爸爸反问到。
         “没有,只要你平安就好。”孩子的眼睛优点模糊了,有些抽泣。爸爸笑了说:“对啊,不要流泪了。考多少分不要紧,只要你尽力了,哪怕考不好,爸爸也高兴。”
         一个月后,孩子有打电话了:“爸爸,我这次考了全班第一名。”
         爸爸很平静;“丫头,是不是太用功了,别伤了身体啊。”
         “没有,我连感冒都没得过。”女儿很自豪。
         爸爸说:“我回家过年给你买城里孩子都有的mp3奖励你,要不要?”
         “爸爸,我不要mp3。”孩子立刻拒绝了,“有时间我要帮妈妈做事的。”
         爸爸有严肃地说:“这次考了第一名,下次放松一点,以后不要考第一了,压力太大了。”
         孩子说:“我知道了,以后不会考第一了。”
         一年后,爸爸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祝贺你啊,你的孩子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谢谢老师,孩子的身体还好吧?没有未来考试拼命吧、”
         今年9月,孩子在做泥瓦匠的爸爸陪同下,跨进了上海一所中的大学的校门。
         我们看,这个爸爸是不是有很高的文化?是不是一直陪孩子复习功课?是不是一再教导孩子要好好学习?没有!当你的目光从孩子的成绩上移开,去更多的关注孩子本身的时候,往往能激发出孩子很大的学习动力。
         四、几点巧妙的做法
         有些家长说,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那我们在平时怎样指导孩子学习呢?我们都很忙,又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我个人一直不赞成辅导孩子写作业,家长辅导,在小学阶段还行,效果也会很明显,有的家长就说,“你抓他一段时间,成绩明显就上去了,你一不抓就不行”。小学阶段你能辅导,到了初中呢?高中呢?你一直辅导吗?辅导孩子学习,弄不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我觉得,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养成好的习惯。下面教大家几个方法,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1、从兴趣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有一位家长说,孩子特别爱玩游艺机,整天迷上游戏机了,不好好学习。我让家长把孩子找来一块聊聊。我想孩子不爱学习,先别谈学习二字,一谈学习,他就头痛,我绕开学习,谈他最爱谈的话题。
         我问他:“你玩游艺机玩得棒吗?”
         他说:“我是全班第一名。”
         我说:“看来你对游戏机很内行。”
         他自豪地说“当然。
         我说:“游艺机的事你都懂吗?”
         他说,“我不就学习不好吗?要问游艺机的事,你问不倒我。”
         我说:“好!你说说游艺机最开始是那国人发明的?”
         “不知道。”
         “发明的游艺机的人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
         “全世界每年游艺机的产量是多少?”
         “不知道。”
         “游艺机的原理是什么?”
         “不知道。”
         “怎么一问三不知啊”。
         我说:“我要是你呀,不能光是玩儿第一,而要长志气。告诉你吧游艺机是外国人发明的,到中国来卖,赚咱们中国人钱,外国人赚了我们多少钱,你知道吗?你从现在就要立志,将来发明游艺机,你的游艺机卖到国外去,让全世界小朋友都玩中国的游艺机。那是你发明的,多来劲呀!”
         他说:“将来全世界小朋友都玩我发明的游艺机,那多棒呀!”
         我说:“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艺机吗?你得知道游艺机的原理,你现在不把数学、语文学好,将来怎么发明游艺机呢?你现在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发明游艺机,为咱们中国长志气。”
         他说:“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得为咱们中国争一口气。”
         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导,使他由玩游艺机上升到想发明游艺机,再由要发明游艺机而知道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说到兴趣,我觉得,我们家长要摆正一个观念,兴趣没有还坏之分,有的家长说,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喜欢看书、喜欢画画、喜欢音乐等,我的孩子什么兴趣都没有,只知道玩。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玩,玩就是兴趣。
         我们知道,很多孩子小时候非常喜欢拆东西,东西拆怀了,我们家长会非常心疼,免不了要责骂孩子,为什么?我们说,我们做家长的都不容易,家里每一样东西,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一个小小的玩具,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挣回来,随便被孩子损坏,当然很生气,我们的理由很充分。在你的指责和打骂下,孩子从此在不敢拆东西了,但你有没有想到,可能一个发明家也被打没了。
         有这样一个爸爸。有一天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把家里的电脑拆坏了。要是你,你会怎么做?那是电脑啊!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玩具。这个爸爸这样说:“你真厉害,你连电脑都敢拆,来爸爸和你一起拆。”这个爸爸知道,反正已经拆了,你指责他也没有用,他就和儿子一起拆电脑、装电脑,不会的东西一起学习,从此,这个孩子对电脑特别感兴趣,后来,这个孩子成了IT届的精英。
         你孩子有什么兴趣?希望你不要错过宝贵的机会,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下面请家长和我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家里,孩子不听你怎样说,在看你怎样做。有的家长从来不看书看报,天天在家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自己说话骂骂咧咧,却不允许孩子说脏话。
         有些家长家里乱糟糟的,孩子学习时家长看电视,孩子被电视吸引了也去看,家长说:“去:学习去,学习时不准看电视!”孩子虽然回去学习了,可耳朵却支楞着听电视。有 
         些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打牌、打麻将、看录相……干扰孩子学习。
         为了孩子,家长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大声放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孩子学习时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天论地,打扑克、打麻将等。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孩子在单独的屋子里学习。
         有一个孩子高考得了“状元”,大家都来向孩子的家长讨教经验,家长说我没什么经验,没给孩子请家庭教师,没上辅导班,我们自己也辅导不了。如果说经验的话,就是从孩子上学以后我们就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只要孩子一学习,我们不看电视、不听录音,陪着孩子学习到很晚。孩子看到妈妈每天都埋头读书学习,非常专心,不好意思再打扰妈妈的学习,自己也埋头读书。孩子说:“家里充满了读书的气氛,就像图书馆一样,这种气氛对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净化,它使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逐渐地我的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见指导孩子学习,家庭中的“学习气氛”非常重要。 
         3、给孩子一个伸手摸得到的希望
         据说有这样一个家长,孩子这次考试的成绩,排在年级300名,这也是孩子平时的成绩。他给孩子定的目标是,下次考试在年级排名前10名。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过高的希望,孩子会怎么样想?反正我怎么努力都够不着,那我还努力干什么!从此失去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的动力,家长的过高希望不但没把孩子变成“龙”倒可能逼成了“虫”。
         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处学起,放慢速度,给孩子一个够得着的希望,让孩子看到成绩,尝到甜头。循序渐进,孩子才会兴趣无穷。
         4、讽刺、挖苦要不得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了的时候怎么解气怎么说:“怎么考这么点儿分,死榆木疙瘩!”;“你还有脸活着,扎茅坑死了算了!”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待家长的这种刺激,往往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抗药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孩子小,时间长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我就是不如别的孩子聪明,然后自暴自弃。这种内伤更难医治,表面上看他们对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可他们心理负担很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我在心理中心就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些家长带孩子去咨询,这些孩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是花一样的年龄,应该挺胸抬头,朝气蓬勃的,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一个个无精打采,不用说话就知道,这个孩子肯定是在否定评判的环境中长大的。当我们的孩子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难,他最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理解、接纳和支持,而不是唠叨、讽刺和挖苦。比如对于考分低的孩子不是采取武力办法,而是使用感化的力量。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考试后,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 

         我们大家看一看,这个家长有没有一再强调,要孩子吸取教训,下次努力?没有语言上的教诲,而是用亲情来感化孩子,不是家长要孩子学,而是孩子自己要学,发自孩子内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一个话题,希望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