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发型\穿着)打扮给我们的启示
很多孩子从十岁开始对自己的穿着打扮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他们开始模仿时尚和流行,发型和穿着都追求前卫,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的形象是很多家长不能接受的,觉得那不是家长心目中的学生形象。而在孩子们的眼里,家长所理想的学生形象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老土和落伍,如果让他们按照家长心目中的标准去穿着打扮,那他们就会失去朋友,失去威信,成为同龄人的笑柄。
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可能有以下一种心态:
1、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愿意做那个曾经听老师和家长话的乖孩子了,他们努力想从各个方面在同龄人中间显示自己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而穿着打扮是最直接地向外界表现自己方式,是他们向传统和权威宣战的阵地,所以有些孩子会用很激烈的方式顽固地捍卫他们的头发和服装。
2、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他们会一相情愿地认为,只有在穿着上的与众不同,才能吸引异性的眼球,于是就有一部分孩子率先开始领异标新,很得意的以为这样就可以引人注目,给异性一个不俗的印象。
3、也有另一些情窦还未开处在懵懂中的孩子,看到同学中那些时尚的人物得意洋洋,甚至嘲笑自己的幼稚,也就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同学们笑话,或者成为同学眼中没有长大的小儿科,就盲目地效仿,于是在同学中就会形成一种风气和潮流。这种潮流的力量对孩子的作用非常强大,可以席卷很多的孩子。
4、追求打扮的孩子里,很多的是学习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很多方面是受挫的,得到的批评比表扬多,否定比肯定多,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没有成就感,没有受同学羡慕和炫耀的资本,但每个孩子从内心都回渴望自己成为别人关注和羡慕的对象,当一些孩子在学习等方面不能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时,他们就可能另辟溪径,用服饰和发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找到一种成就感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5、受媒体影视宣传和明星的影响,成为追星一族,把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模仿明星的发式和衣着。
面对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很多家长没有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思想根源,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顶事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用一种批判的和不接受的态度,而且还沿袭着孩子小的时侯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思维定式,觉得孩子应该像以前那样服从于自己对他们衣食住行的安排,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随着孩子的长大而一同成长。于是面对孩子的穿着打扮与传统习惯不同,就进行强硬的指责、限制和现身说法地批评和教育,其结果是很多家长惊异地发现孩子的头开始难剃了,自己的教育受到越来越严重的阻力,这种情况让家长们困惑、无措、愤怒,原来平静的家庭可能就因为孩子的穿着打扮成了解不开的结,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开始激烈起来,这时的家长们大多数把矛盾的责任都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这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话造成的,如果那一方有错误的话,那错误的一方一定就是孩子。而没有静在心来分析,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一个桥梁,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思想开始形成,他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完全服从于家长意志,他们开始挑战传统和权威。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用强硬的手段去限制和压服孩子,可能不但没有受到预想的效果,还可能更加激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出更加过激的行为来反抗家长,这样不但不能改变孩子的异类穿衣打扮,还可能因为矛盾的冲突而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给家庭教育形成障碍和困难。
要解决孩子的穿着打扮这个问题的前题应该有两个
1、个是要让孩子感觉到能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并且接纳自己所欣赏的服饰,只不过因为家长和他们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些分歧和差异,这并不表明谁就一定代表着正确或者错误,大家可以平等地在一起探讨,相互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那一方都没有必要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有些时候是可以求同存异的,实际上穿着打扮是要看时间和场合的,在有些场合可能家长的审美观可能比较适合,而有些场合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张扬一下他们的个性,在不是特别出格的前提下,按照他们个人的意愿去展示自己也不是什么很原则的问题,家长没有必要十分的较真。实际上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时,对家长的意见就更容易接受。
2、是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孩子之所以追求异类打扮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如果能弄清孩子在穿着打扮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本治起,这个表像也许就会不治而愈的。如果他们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实际上标志孩子长大的地方很多,家长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认可、欣赏、尊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成长的快乐不只是在穿着打扮上实现,分散他们在穿着打扮上的关注点。如果孩子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而开始注意注意打扮,那么家长更要小心行事,因为这种事情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让他们觉察出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了会恼羞成怒的,这时家长应该耐心地观察一段时间,对12、3岁的孩子有时这样的情感是很短暂的,很可能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情况下无疾而终,所以家长不必太心急,如果孩子真的陷进情感的旋涡里,所解决的就不是穿衣的问题了。如果孩子是没有主见地赶潮流,说明孩子缺乏的是主见和自信心,那应该从培养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入手,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地机会可以表明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果是正确的家长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孩子逐渐摆脱人云亦云的思维模式,改变去简单地模仿他人的习惯。如果孩子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把自己打扮的另类,那么这种孩子很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成为焦点人物,只要家长在其他的方面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那么改变他们服装打扮的工作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因为这时把他们受人关注的焦点分散了,不仅仅在衣服和发式上了,那么孩子也就不会尽全力去捍卫自己唯一可以值得炫耀的东西了。如果是因为追星而模仿明星,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和孩子一起了解他所崇拜的明星中的生活点滴,实际上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应该有一段精彩的人生奋斗的历程,他们的成功一定是偶然中的必然,也许家长用孩子崇拜的明星的成长道路给孩子现身说法,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比讲其他的大道理都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当然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各有不同,遇到具体的孩子还是要寻找一种适合不同孩子的方法去引导了帮助孩子。
下面就设置一个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场景供家长参考。
情景一:小敏和妈妈一起上街买衣服,小敏看中了一件衣服,但妈妈觉得这件衣服不适合中学生穿。
敏:妈妈,这件衣服好漂亮呀,我很喜欢,我想把它买下来。
妈:不错,我也觉得这件衣服挺漂亮的,你挺有眼光的呀。
敏:那还用说,上次我在电视上看见某某歌星就穿着类似一件衣服,好漂亮呀。
妈:是啊,这件衣服在舞台上穿的确很漂亮,很抢眼,不过你觉得在生活中穿合适吗?我看到某某歌星在生活中的照片,也穿得也很简单呀,就是体恤和牛仔裤。这种服装只是她的舞台装。
敏:是吗?我觉得平时穿也挺好的,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我喜欢这个风格的衣服。
妈:这个季节计划给你只添置一两身衣服,你自己的计划着来,像这样的衣服你觉得穿出去的机会多吗?穿到学校肯定不行,去做客穿也不是很合适,可能只有逛街才适合穿,那不是很不值,到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有一大堆衣服,可是就是没有合适的衣服穿。如果你买一件比较大众化的衣服,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可以穿,这样不是更合适?不过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怕你买回去就后悔。上次买那条裤子不就是这样吗?买回去你都从来没有机会穿。你这么大了,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你真的要选择这件衣服我也不反对。
敏:妈妈说的也有道理,我想想在决定吧。
情景二:小明留了很长的头发,学校三番五次地要求他理短头发,他都一直抵抗着,好象动他的头发像割他的肉一样难受,学校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家长,希望家长配合做工作。
爸:小明,放学了!今天在学校还好吗?
明:挺好的!
爸:我们单位老王的儿子,也在你们学校上学,今天在办公室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说他儿子的头发太长,如果不剪就要停他的课,我一听就很为你担心,因为我发现最近你的头发也很长。你的老师没有找你的麻烦?
明:(低头不语)
爸: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告诉我吗?
明:老师真讨厌,成天就盯着人家的头发,留头发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影响学习、不影响别人就行了,我自己的头发喜欢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爸:这么说你们老师也找你麻烦了?
明:就是!真讨厌!
爸:看的出来,你心里特别地不服气,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明:我觉得老师这样的要求是没有道理的,留什么发型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喜欢这样,她管那么多事情干什么?
爸:今天老师怎样跟你说的?
明:很凶呀。把我们几个叫出教室训了半天,也说明天不理头发就要停我们的课。她有什么权利这样做?我就不理,明天到学校看她能把我怎样!
爸:这小子,到挺有勇气的。那好,如果就像你说的那样,今天我们不理这个头发,你想一下,明天去学校会怎样呢?
明:大不了她就停我的课好了,有什么了不起!
爸:你觉得停课的滋味好受吗?假如老师再请家长的话,你愿意吗?我记得你最不愿意让我们去学校见你老师了。
明:(声音渐渐低了下来)那她要请,我有什么办法?
爸:小明,你们学校留你这么长头发的学生是不是很多?
小明:也不少,我们班就有好几个!
爸,好几个还是少数。今天老师又找了你们,我想明天你们班留长头发的同学就更少了,说不定就剩下你一个人了,那你是不是很突出呀?你真想在学校成为一个反面地典型呀?
明:那也不一定。
爸:既然很多班的老师都在注意留头发的问题,说明这是你们学校的整体要求,如果你一直抵抗不理,你想象一下你在学校的处境是不是会很不利,经常会有老师或者学校的领导找你的麻烦,你觉得那样好受吗?我理解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审美观,可是你毕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不管学校里的规定是不是合理,你如果不服从,学校那一关你是很难过去的,除非你不去读书,你觉得这可能吗?我知道你挺喜欢上学的,挺喜欢学校的同学的。
明:可是我就不想把头发理短,我好不容易才留起来的。
爸:头发真的对你那么重要吗?你可以为它不读书,受学校老师的批评,自己又不开心,你觉得这样值得吗?我也不勉强你,你已经是这么大的人了,我相信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判断如果是聪明的人应该怎样做。这样吧,我们先吃饭,不讨论这个话题了,等会你静下心来考虑好了再把你的决定告诉我好吗?
●孩子今天晚回家
一贯按时回家的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可能开始拖延回家的时间了,经常放学很久才回到家里。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先密切关注,看出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对初中学生来说,晚回家的原因大概有一下几种;
1、可能因为迷恋上网打游戏,自己或者和同学一起到网吧或者是一些卖游戏的小店里玩游戏。
2、可能因为早恋和某个异性在一起。
3、可能是和一些伙伴们在一起在一些小食店里说笑,玩耍。
4、可能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在一起玩耍。
5、可能是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面对孩子出现晚回家的现象,家长要密切关注,搞清具体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迷恋网络游戏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孩子上网成瘾是很难纠正的。所以家长要掌握好时机,把孩子从网络中来回来。这里送给家长一句话:"任何一种游戏都抵御不了亲情的力量。"实际上上网成瘾的孩子无外乎是一下集中情况:1、在生活中和家人在思想上交流不多、受家人关爱不多、朋友不多的孩子;2、在生活中找不到成功的快乐只有在网络中寻找实现成功的孩子;3、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很多爱好的孩子。如果能分析一下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要纠正孩子的问题就不是简单地堵和限制,而是想犯法弥补孩子心中所缺失的东西,让孩子得到应该得到的心理需要。实际上孩子早恋也好,交接一些不好的朋友也好,其原因实际上和上网成瘾的原因基本相似。大部分早恋的孩子都是在家庭中和父母沟通不畅的,自己的思想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只能在外界寻找精神支柱,倾诉自己的苦恼和想法,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陷入早恋的旋涡,所以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给孩子构件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开始交接一些朋友,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朋友,那句老生常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家长的警惕,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周围同龄的朋友对他们的影响有可能是超越家长、学校的教育的。如果一旦发现孩子结交一些不良的朋友,一定要在孩子陷的不是很深的时候拉孩子一把,不过具体的操作方法家长不要凭感情做事,那样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为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是反传统的,他们不认可家长心目中的好坏是非,如果家长一味地攻击孩子欣赏的朋友,对他们横加指责,引起家庭矛盾,加深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孩子更需要一种心理的安慰和交流,其结果可能使孩子和那帮朋友的关系更加的密切,情感上的依赖更紧密,家长在这个时期可能就会失去更多地将孩子拉回来的阵地。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冷静理智,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始终感觉到自己和孩子是站在一边而不是对立面的。实际上孩子在外面交朋友,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如果在家庭中,在父母身上孩子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情感寄托了,那么外界朋友就没有那么强大的诱惑力了,所以如果遇到孩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有以下建议供家长参考:1、先反省一下自己的家庭中,是否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和谐、轻松、交流畅通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中能否释放自己的一些情感,如果发现在这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家长要尽快调整家庭关系,改变和孩子相处的方式,用亲情的力量把孩子从不良的朋友那里来回来;2、不要在孩子面前一味地贬低他们的朋友,更不易用强硬的手段去把自己与他的朋友分开,这样有可能引起他们更大的反感。家长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分析一下他的这些朋友,客观地评价这些朋友所给孩子的所带来的快乐,但他们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和孩子回顾一下曾经有过的未来人生的想法和打算,讨论如果和那些所谓的朋友在一起能否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3、要在孩子面前勇于做自我批评,反省作为家长在给予孩子心理关怀上做的不够的地方,要表示在今后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改进曾经的不平等、说教、常有理,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等问题,让孩子在家长的身上找到沟通和能够被理解和接纳的信心,让他们的心灵在亲人那里也有可以释放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先把孩子的从情感拉回来,到把孩子的心拉回来。4、支持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一些健康的活动,特别注意尽力培养孩子一些兴趣和爱好,分散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6、帮助孩子树立一个人生目标,鼓励孩子充满信心不断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7、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来自亲人和家人的关爱、宽容和理解,这种感受不是苦口婆心地说教,不是一种自以为动情的表白,而是一种生活中让孩子点点滴滴的渗透和体会。
如果孩子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说是因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和一些同学在一起导致晚回家,家长没有必要太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但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错事的时候,对家长的过分反应就有可能产生激烈的对抗,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陷入僵局。所以家长在弄清问题的原因以后,最好是和孩子协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也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要求,有时不妨可以适当的让步,这样双方各退一步,可能更有利于孩子接受家长的一些要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