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山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7-12-29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制度

  1.调整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科目设置。强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的直接关联。从2020年开始,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科目实行“4+6+N”模式。“4”为基础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考试)、体育与健康等四个科目,以原始成绩纳入录取总分;“6”为计分科目,包括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六个科目,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录取总分。N为等级科目,包括艺术、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等体验性操作性科目,视当年情况选择部分科目纳入录取依据。2020年首先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等级科目,其余科目随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逐步纳入。

  2.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继续实行自主招生、指标分配、普通生等综合招生录取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高中学校录取采取“等级+分数”的模式,实行计分科目、等级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录取办法。从2020年起,将等级科目考试合格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将录取计分科目等级或总分作为学校录取的择优条件,录取计分科目等级要求由招生学校自主设定,在符合等级要求的考生中按录取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投档录取。若录取总分相同,则由当年招生方案中规定的同分比较原则进行投档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不设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具体录取办法参照普通高中执行。

  探索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各高中学校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依据或参考,明确使用要求。在综合素质5个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突出学生某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录取依据。既可以采用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可以另行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按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作出客观评价,并确保程序规范、结果公开。

  3.健全招生录取机制。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平台,严格规范招生办法和程序。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须由市教育和体育局统筹,通过招生录取平台,按照考生网上自主填报志愿,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录取。适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其中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含体育和艺术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中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自主招生方案,自主招生方案必须报经市教育和体育局批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的各环节和录取结果要向社会公开。自主招生时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依据。

  4.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加大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情况、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职业乐趣,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增强招生吸引力。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探索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省重点以上专业,在春季学期自主组织入学考试,从初中招收部分优质生源入读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5.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继续实行考后填报志愿方式,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两个录取批次。适度减少普通高中志愿数设置,改进投档录取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全部实行学校志愿投档,职业学校原则上按专业志愿投档。执行非中山户籍学生划片招生计划的录取时,遵循学业水平优先原则,招生计划可根据不同招生区域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进行动态调节,确保学业成绩优者入选。

  6.严格控制中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项目,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严格限定加分范围,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规范资格审核程序,实行加分项目、分值、资格和名单公示制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