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德杰:非遗文化应该有创新的继承与发展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教学副校长
北京六十五中位于故宫旁边,根据学校的历史和区域优势,学校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思考如何挖掘校外的资源来更好的丰富学生的活动。刚开始,我们称之为1.0版本,是将一些课外活动放在故宫里面。此后升级为2.0版本,是从课程的角度去挖掘故宫的资源,将各个学科中一些与故宫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列成表格,再将故宫的资源进行梳理与之前列成的表格进行对接。目前已升级至3.0版本,我们将其进行模块化、信息化、社会化。
学校所开设的故宫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立体的框架结构,从三个方面与学科相结合,课程分别是基础的、拓展的、融合的。因为故宫的文化与学科知识都非常广泛,各学科知识都可以与故宫文化找到关联点。比如故宫中的日晷,在数学课程中也有日晷的知识,它包含了很多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们所思考的是如何依托故宫,挖掘资源并同时将它们渗透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去。
就非遗进校园来讲,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大类都应该属于传统文化教育。
第二、现在进校园的内容太多了,什么都进校园,其实校园里已经包含了很多内容。我们的传统文化肯定会涉及所有的国家课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故宫就浓缩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文物修复、钟表修复、彩绘等技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留下来的宫殿就属于物质遗产,这些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很难去分割。这里包含很多相互渗透的内容,我们在概念上要有所区分,但从大的文化上讲,这些内容有很多都包含在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当中。
如何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当下,我们提倡劳动育人,很多的非遗项目就是需要学生去动手体验,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并不是要让学生去做传承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非遗项目让学生体验传统的技艺去体会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从小树立对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如今,很多孩子对外来的文化了解很多,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比如故宫窗户的等级是怎样分的,屋檐上的角兽顺序是什么,每个角兽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我们的学生了解的非常少,我认为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学校的责任。
由此,我们在申报今年北京市课程优秀成果时,课题的题目暂定为“基于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故宫课程开发”或者“故宫的文化教育”。就非遗来说,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做。因为每个学校的特点和结构不同所以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在中学阶段教育中,我们要给孩子打好基础,树立文化自信,让孩子拥有人文底蕴。如何开展非遗教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目标和内容上要做好分层和分类。即哪些作为知识性的,简单了解即可;哪些作为一种技艺,要去学习体验的;哪些作为学生的爱好,将来可以培养成为学生的特长。因为关键在人,我们的非遗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把非遗课程融入课堂当中、学科当中。
第二、在中学教育阶段,初中升高中时应设立分流机制。我们的中学教育要包含技术培养,孩子在初中喜欢某项技术就没必要非得去上高中。分流培养,我们的人才培养链条就会形成,我们的人才贮备才有保障。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为那些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孩子打好基础,为他们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学校要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土壤。
第三、建立非遗文化特色高中,实现高中多元发展。北京六十五中紧邻故宫,学校将故宫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去思考如何为北京建设文化中心做出相应的贡献。日前,国家刚刚发布的高中育人模式改革,其实就是运营模式的调整。从人才培养到育人模式,再到学校的特色建设。建设非遗特色高中,可以为喜欢非遗的孩子提供另一条成才的路。
第四、坚持开放式办学思维,让非遗教育有效落地。无论是小学、中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其拥有的非遗教育资源都应该坚持开放的思维,我们的非遗教育才会有效。
第五、非遗教育应做到跨界与融合。包含非遗的项目以及从事非遗教育的教师和非遗传承人,要做到相互跨界与融合。不同非遗项目的融合将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教师和非遗传承人的融合将有利于非遗教育的高效实施。
第六、非遗教育要有创新才有发展。所谓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没有符合现代的审美意识,不是面向未来的非遗教育将无法落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的非遗文化,我们应该有创新的继承与发展,我们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就一定会到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