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教育大讲坛”在广雅中学正式启动。该讲坛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将筑巢引凤, 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流学府以及港澳台等地的知名学府合作,让广州的教师和听众领略教育名家的人格魅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北京大学教授周旺生以讲座“向制度文明迈进”打响讲坛头炮。此外,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以“中国教育病理”为题,指出当前中小学教育模式难以为孩子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以国外先进教育模式为例,提出了一些教育设想。
与名校合作
每月举办一期
据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介绍,讲坛计划每月举办一期,与国内重点高校以及港、澳、台教育专家合作,分系列提供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讲座。吴强称,广州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力强、本领高的教育人才。为此,市教育局的中小学培训专项经费从原来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今年的8000多万元,并创新性开设“广州教育大讲坛”,为本土教师与名家交流搭建平台。
“未来,"广州教育大讲坛"将常态化、系列化和多样化,成为广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张新名片。让广大教师足不出广州,即可领略名家的人格魅力、先进理念和理论修养”。
郑也夫谈“中国教育病理”
中小学教育培养不出诺奖
9月28日,郑也夫在“广州教育大讲坛”上开讲“中国教育病理”。他指出,迄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无一在建国后的大陆接受中小学教育:“只要在中国大陆受了十二年中小学教育的人,日后不管你在哪里读大学,是在哈佛、在耶鲁,还是在牛津剑桥,你不可能得诺贝尔奖。”
“我们这十二年在扼杀个性、扼杀兴趣、扼杀想象力、扼杀创造力。”郑也夫称,中国中等教育就像“压缩饼干”:“把下面的人往上提,把上面人的真实能力往下压。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前十二年教育已经把你修理得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你只是一个考试的机器。”
对于产生这种“教育病”的原因,他将“病理”归结为三大块:一是家庭学习与工作分流已经毁于计划生育后的独生子女现象;二是我国的制度安排不适用于学校与工作单位的合作;三是全社会范围内的学力竞赛现象导致了社会对学历的迷信。
列举德国“三轨制”
呼吁全民思考教育
郑也夫认为德国的教育模式值得借鉴。德国采用的是三轨制:在小学四年后,学生被分流到三种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三种中学各占三分之一。其中只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会走进大学,而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都会进入职业学校。而在德国,职业学校与大学没有地位上的优劣之分。
当被问及“校长角色在治理中国教育病症的使命上可以有什么作为”时,郑也夫表示,不应过度依靠校长和教委等官方力量,应对个人的力量给予支持和肯定:
“我们每个人应该对中国的教育作出自己的思考,成为一个明白人。在微观处理上,我们可以尽自己的能力来对事情做一点微调。大家的力量才能够让民族的教育渐渐好起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