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8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评析(基教研版)
2018-06-26
北京市教委

  追本溯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年是北京市实施中考改革新方案的第一年,也是历史作为选考科目正式进入中考的第一年。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凭借历史学科追本溯源的特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增强文化自信;搭建经典理论与当代价值观的桥梁,汲取全球优秀文明的营养。关注北京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北京“文化中心”的历史学习资源,用实践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倡导学生发展为立足传统文化,具备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强于实践操作的“新北京人”。

  价值引领,增强国家意识与文化自信

  试题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等精神融入其中,重点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实,突显了文化立意和价值观立意。同时考试内容古今中外混编,突出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和联系,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考查学生合理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1. 承载学科任务,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如第31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革命发展历程、中国革命道路和经济建设的探索,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完整的一条线索,结合苏联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改革开放等核心主干知识,初步了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成果。

  2.突出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试题通过对中国文字的起源演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巨大贡献、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等内容,突出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第2题,通过材料与选项,勾勒了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第11题通过图文材料展现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第34题突出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爱北京、爱中国的家国情怀。

  学以致用,彰显历史服务现实的功能。

  1.依据北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历史的智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北京特色。

  如第3题,“……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第9题,“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这些题目中题干的描述,从情景和设问的角度,贴近学生实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供条件,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如第34题关于开展北京中轴线的考察活动,还原了完整的考察过程,从“路线规划”到“文献研究”到“实地考察”再到最后的“成果运用”,让学生“触摸”身边的历史,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第5问“北京中轴线申遗需要同学们的参与,请你提出一项助力申遗的行动建议”,聚焦问题解决,强调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学生需要将自己三年学习积累的方法加以运用,体现学习所得,最终落位到对首都文化的理解、运用和热爱,生成对首都文化的认同感。

  立德树人,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导向

  1.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浸润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

  2018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通过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启迪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如第11题,创设了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的情境,将蔡伦、张仲景、华佗、祖冲之等历史人物的成就与贡献进行综合考察;如第19题,一枚熠熠闪光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把学生带回了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邓稼先的光辉形象仿佛犹在眼前。学生做题的过程也是情感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第34题围绕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北京中轴线,创设了学生实践考察的情境。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会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明清北京城的壮美,感受到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发展自我,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引导学生在对历史的追溯中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8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如第32题第4问,以历届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为材料,要求学生生仿照示例概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此题构思精巧,将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的发展巧妙融合,并引发学生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3.凸显革命文化,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理解,加强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18年北京中考试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凸显革命文化。如第15题以红军长征作为考察重点,突出红军将士的革命精神与长征的伟大意义。第16题更是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些都在无形中强化了考生对中国道路的认同。

  落实基础,聚焦主干知识与关键能力

  1.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试卷命题体现了基础性的特点。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立足主干知识,以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等作为主要内容,体现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

  考查重要的历史人物有第11题,概括蔡伦、张仲景华佗、祖冲之的科技成就。第19题,考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是邓稼先。材料分析题32题第1问,考查了孔子、张骞、玄奘与郑和的游历及成就。

  考查历史事件的有第6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处的时代。第14题考查新文化运动,17题考查三大战役等等。31题第2问,考查了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

  考查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的有第7题,考查辽、宋、夏、金朝代的演变以及时代特点。第12题,以国土的割让为线索,考查近代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挥,都能够思考和回答,还有一些开放性和选择性的题目,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的选择。33题第问、34题第4问、33题第4问,是开放性的,学生要结合自身,从不同角度说明。

  2.试题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凸显学科特色,强调史料实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试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历史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31题第1问,依据材料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这道题答案都在材料中,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生产关系来讲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从生产力角度来讲是极大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例如32题第3问,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旅游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只有少部分旅游,近年来旅游人口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以来,旅游的人数由少到多。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原因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孔东梅 历史高级教师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王洪云 历史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王绯 历史高级教师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化锋 历史高级教师 北师大三帆中学

  丁丁 历史高级教师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