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命制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8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思想品德》,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助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为导向;以服务学生成长,导向教学改进为目标,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科学规划试卷,合理设计试题,将解题与解决问题、做题与做人做事、答学科试卷与答人生成长卷有机结合。
一、试题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学科的育人导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试题的教育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试题中,将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体现的试题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凸显思想品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要求。
时代性、思想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特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使命所在。第1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第2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法治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6试题选取改革开放的热点话题,通过经济总量变化的示意图和文字呈现的高铁运速、互联网购票和“老理儿”,把春运中的百姓生活和国家的改革开放热点话题有机结合,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学生在归纳改革开放发生的变化和探究其原因、积极影响的过程中彰显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政治认同,彰显了学科本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古诗词蕴含着民族的智慧,第8题以唐朝诗人王勃的友情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话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考查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第14题依托实践活动,把绢人、剪纸、鲁班锁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在学生当下真实的学习生活之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整体结构:注重均衡,突出重点
试卷涉及“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主题内容的比例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基本一致,突出核心观点,主干知识;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关心学生实际问题,有助于教学的稳定。
试卷涉及“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主题内容的比例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基本一致,突出核心观点,主干知识;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关心学生实际问题,有助于教学的稳定。
试卷中选择4-7题主要涉及“成长中的我”部分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第5题,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生认识上容易存在误区,如放生巴西龟等危险入侵物种、家养野生鸟类等,考查学生对尊重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做法的判断与选择。第6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学生对自立的正确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意识。第7题以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给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为背景,考查学生遭遇暴雨时的自救自护意识。试题凸显了对“成长中的我”部分关爱生命、自立自强、自救自护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察,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体现了学科特色。
选择第8-13题主要涉及“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的考查。第8题结合传统文化考查对友情重要性的理解;第9题以漫画形式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交往中尊重、理解他人,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的重要性;第10题考查学生对教师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第13题考查权利和义务、违法与犯罪等核心主干知识。
第16题关于国家安全的考查;第17、18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意识;19题考查区域协调发展,20题考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都是“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的核心主干知识。
主观题第21题涉及的诚信、第23题重点考查民族精神,第24题重点考查宪法意识,第25题考查中国梦、责任担当、人生价值;第26题考查改革开放40周年,都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试题面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对“引导师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现实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考查要求:注重基础,鼓励创新
试题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学科观点的理解力、分析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放性设问和选择性问题,结合分层赋分的评价标准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学法用法的法治思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突出创新能力。
如:试卷中21题、24(2)、26(2)体现了选择性。第21题,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准备修建文化墙,向同学们征求建议。试题给出两张图片,一幅是“见贤思齐”、一幅是“一诺千金”,让学生任选其一推荐给学校并写出推荐理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校园,学生一定会选择熟悉知识完成任务。这样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更加熟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校文化墙的建设提出更恰当的推荐理由。
试卷中第23(1)、第26(3)体现了试题开放性。第23题(1)要求学生围绕“感悟民族精神”的发言,运用所学知识对发言进行点评。问题设置比较开放,学生可以从“为英烈站岗”的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看到浮雕内容的思考,今天的青年人应该如何承担责任使命的角度去分析;还可从英烈保护法的角度分析等等。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反映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要求,第2题国歌法,第12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3题公民权利义务,第16题国家安全,第24题宪法等,都注重考查学生的法治精神,意使学生理解在法治社会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四、情境背景:强调综合建构,突出思想性,注重鲜活性
试题情境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将价值观培养、能力提高、知识学习的基础与学科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创新融为一体。命题素材的选择上注重突出思想性、时代性和首都意识、北京特色。
如:从“量子号团队”到“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致市民的一封信”;从“机器人能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到“北京市的对口援疆”;从“做好垃圾分类活动”到“津京冀协同发展”。试题情境背景融入时事热点话题,符合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要求。第22题“生活中总有些暖心场景令我们感动”,“爷孙对话”的亲情感和“盲人影院”的温暖感,给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通过鲜活的生活场景体现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和生活中如何对待他人。第24题关于宪法的三个漫画情境,从初中生到高中生到每个公民,漫画主体的变化说明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等核心主干知识进行突出,落实体现学生尊崇宪法、法治意识及法治精神。25题通过一个科学家对家国和民族的责任和一个“全国技术能手”苦练基本功的工匠精神,用具体的事例情境,体现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奋斗,感受在承担历史责任中实现人生的价值。26题第(2)问,通过春运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从时速变化、窗口变化和目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这一重要内容进行体现,让学生在春运变化场景中领悟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原因和积极影响。试题情境内容涵盖了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试题的情境材料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平实朴素、亲切可感。对“课堂教学对接社会实践、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生活”发挥了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通过拓展试题资源的宽度和广度,发挥情境在能力考查中的作用,有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试题的难度在于学生知识面的宽窄、认知的薄厚、思维的深浅。有助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获得成就感。
试题评价人员姓名 | 单位 | 职称 |
蒋凤 | 西城教师研修学院 | 中学高级 |
刘秀洪 | 朝阳教研中心 | 中学高级 |
范海红 | 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 | 中学高级 |
马秋玉 |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 中学高级 |
金利 |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 中学高级 |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