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行动计划》共分三部分,包含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附《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以下简称《重点目标》)。
总体要求包含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养成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本原则提出要坚持遵循规律、强化实践、注重实效、协同育人;主要目标提出要经过三年努力,建立养成教育制度机制,构建养成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文明礼仪等8个方面有明显提升。
重点任务从五个层面提出了五大行动计划:一是学生层面,实施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学规范 正行为 养习惯”、“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5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二是教师层面,实施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开展养成教育专题培训、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队会展评等4项措施,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三是学校层面,实施养成教育促进计划,通过建立养成教育长效机制、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等5项工作,推动养成教育常态化开展。四是家长层面,实施养成教育协同计划,通过强化家庭养成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树立家庭养成教育榜样等4项工作,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五是行政管理层面,实施机制创新计划,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开展视导评估等5项措施,构建养成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
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宣传引导三方面为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重点目标》针对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高中五个学段,从思想情感、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学习求知、生活卫生、健康安全、勤俭环保、志愿服务等八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
另据介绍,《行动计划》具有体现导向性、注重规律性、突出针对性及强调系统性的特点。
(一)体现导向性
《行动计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导向,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参加海淀民族小学少先队活动提出的十六字要求、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在《行动计划》中。站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在《重点目标》的八个维度中,将思想情感的培养放在首位,小学1—2年级就提出“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小学3—4年级进一步提出“升降国旗奏国歌时脱帽、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洪亮”,小学5—6年级提出“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了解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初中提出要“了解党史国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关心时事政治”。高中提出要“熟知党史国情,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树立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此外,《行动计划》要求强化正面引导,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二)注重规律性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五个学段,分别提出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既有利于将习惯养成目标落细落小落实,也增强了可操作性。如在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目标中,小学1—2年级要求“外出与回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3—4年级要求“关心父母健康,听从父母教导”,5—6年级要求“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初中要求“体谅父母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高中要求“感恩父母,自觉为父母分忧”,螺旋上升,逐级递进。同时,《行动计划》精心设计了多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立足日常,循序渐进。如: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标兵”“文明礼仪小使者”“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美德标兵,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突出针对性
以落实《守则》、《规范》为目标,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培养目标。例如针对学生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了健康安全培养目标:小学1—2年级要求“有一定的安全自护意识”,3—4年级要求“具有初步的安全自护能力,懂得生命的宝贵”,5—6年级要求“珍爱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护、自救能力”,初中要求“重视安全防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高中要求“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乐观的品质;拒绝烟酒,远离毒品”。此外,我们提出“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相适应;提出“具有国际视野”,与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提出志愿服务习惯培养,与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相适应。
(四)强调系统性
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行政五个层面分别提出五大行动计划共23项重点任务,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多渠道立体构建一体化养成教育体系。尤其是强调了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在家庭层面提出了家、校养成教育协同计划,通过建设服务平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家庭榜样等措施,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为了落实《行动计划》,达成《重点目标》,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在宣传培训、主题活动以及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学习贯彻文件精神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培训,引导各区和学校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明确在中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引起社会关注与支持,为中小学开展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环境。学校组织开展养成教育专题培训,引导广大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一言一行带动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引导鼓励家长为学生做示范、做表率,形成教育合力。
(二)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切实落实文件要求
9月1日—31日,各中小学集中开展“学规范 正行为 养习惯”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主题班(队、团)会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指导学生熟知、理解内容要求。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通过国旗下讲话、编唱新童谣、创作校园剧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市教委在指导区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典型,并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养成教育常态开展
中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各区教委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安排,建立和完善养成教育管理、评价、激励等各项工作机制。市教委建立养成教育专项视导机制,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加大对区校开展养成教育的指导力度。同时,通过开展“德育工作区校行”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树立养成教育工作典型,促进养成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常态化开展。
北京市教委最后也表示,期待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小学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环境,形成育人合力,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