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庆祝建校50年
2017-09-30
中国教育在线

  50年,一段带着沧桑的历史,50年,一个继往开来的崭新起点。9月30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迎来了建校50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了回顾校史,感怀青春,继往开来,学校隆重举办了建校50年纪念庆典。石景山区委教工委书记郝显军、区教委主任李秀兰出席庆典,学校历届校长、书记以及400余名老校友参加了活动。

  上午9点30分,以“回眸凝聚传承发展”为主题的纪念庆典伴随着国歌拉开序幕,崔岩校长致欢迎辞,她表示,从八大处中学的筹建,到北师大的大学引进、北大附中的资源注入,学校发展一脉相承,师生员工血脉相连,历史的厚重与文化内涵的延续,“朴实勤勉、锐意进取、奋斗不止”的卓越精神,是学校50年岁月征程中师生奋斗不止的精神内核。在石景山区、军区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体师生秉承学校优良传统,锐意创新,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成绩的稳步提升,学校连续获得人民满意学校、石景山区教育先进单位、京城最具加工力学校等一系列称号。

  郝显军回顾了建校50年的峥嵘岁月,学校曾三更其名,从1967年建校以来,八大处中学依山临寺,钟灵毓秀,为祖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建设者和开拓者;2010年,在石景山区“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应运而生,这是区域引入高校资源、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举措;北大附中在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处于国内改革者、实践者的领先地位,与北大附中的办学合作,具有落实北京市市委、市政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深层意义。2015年,学校迎来了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这一新阶段。今年,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区教委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为依托,筹建成立了包括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外语实验小学分校、先锋小学在内的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教育集团。区委区政府和区教委对学校的发展始终寄予了深切期待,也从师资配备、硬件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

  庆典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爱我中华》歌舞表演开启了庆典的第一篇章《征程·岁月》,大家观看了建校50年纪念视频和同学们表演的小品剧《青出于蓝》。李秀兰主任以及王文阔、陈镜孔、温淑敏、杜运亭等几位历任校长讲述了学校建设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二篇章《青春·回忆》在学生们《再回首》的合唱声中开启,70届毕业生方援建、76届夏京春、77届李芸作为校友代表追忆校园生活的似水年华。99届伉俪毕业生高岩、雷妍的一曲高歌《我爱你,中国》将现场推向高潮。随后,69届校友闫建民宣布校友会成立。第三篇章《凝聚·希望》在《播种希望》的舞姿中翻开,历届教师代表胡佩云、赵素池、梁凤艳、于锐老师深情回顾了教师辛勤耕耘的足迹。最后,08届毕业生张明宇独唱《深深地爱你》,学生合唱《召唤》将校友们对学校深深的爱尽情地释放。

  据悉,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是由北大附中与石景山区教委采取“国有联办、协议管理、整体委托、自主办学”的方式合作举办的含初中部、高中部的公办学校。学校于2015年5月7日签约成立,是北大附中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际举措。北大附中入驻石景山学校后,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特色、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借势北大附中的管理资源、课程资源和名师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教学平台为依托,高度重视课堂落实及分类分层施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显著改善;推进多元化、序列化课程开发,学校选修课程、俱乐部课程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以体验式阅读与创新思维训练为切入点,转变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对于首次入驻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给予了高度重视,选派了5名干部担任石景山学校的校级领导,在尊重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北大、北大附中文化与西山文化的融合,积极构建学校发展蓝图,力争在数年内把学校打造成北京西部的优质名校。

  经过两年多的办学实践,学校逐步确立了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序发展的办学方向,确立“每位学生明确个性发展方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培养自身科学和人文素养及能力,为人生发展奠基”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未来三年,石景山区将在西黄村地铁口另行规划并建成一个占地面积不少于60亩的新校区交付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办学使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