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专家点评
2018-06-19
上海招考热线

  守正出新 贴近生活 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6月16日上午,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科目顺利开考。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杨焄、杨浦高级中学陈小英、徐汇中学曾宪一、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沈菁、松江区教育学院曹怿岚等专家对本次语文试卷进行了评析。

  与会专家表示,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工作以《2018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和《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全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守正出新,弘扬传统文化

  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卷仍由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作文四大板块组成。整张试卷平实中见深度,稳定中有新意。

  试卷结构稳定,题型常规,题干规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课内文言文选取了唐宋八大家的传统名篇,课外文言文选取了记事写人的笔记小品,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试题有不少“出新”之处:第16题中的表格既要摘录信息,又要整合概括;主观题有开放度,如第18题、第26题,赞同与否均可;综合运用题选用的三个阅读材料均体现创新;第12题还坚守了上海中考语文卷分级赋分的独创性。

  贴近实际,富有生活气息

  现代文阅读选材文质兼顾、朴实无华,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行”和“食”,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可以迅速沉浸文本,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从生活中几乎熟视无睹的“斑马线”的由来,说到“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在了解斑马线作用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一次安全乃至生命的教育。《酸橙》由生活中“吃橙”这样一件不经意的事,启发学生从哲理角度多元思考,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两篇选文充分彰显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作文题“真的不容易”,从学生的生活阅历来看,一些“不容易”的经历,正是他们必然的经历,写他们熟悉的生活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同时,能够感悟生活的不容易,本身就是成长成熟的体现。

  关注语言,考查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从语言的积累开始。文言文部分考查了课内古诗文默写,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小石潭记》的内容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重在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鼓励学生注意日常积累,课内打基础,课外见功夫。

  现代文阅读既考查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记叙文写作技巧等知识点,又考查了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开放度的第18题、第23题、第25题,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感悟探究,突出思维品质

  试题在命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首先,注重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本,能够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如第13题要求分析主人公“一笑不复言”中的“意”,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进一步体会深层的意蕴,感受人情的温暖和待人处事之道。

  其次,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如第18题要求对斑马线设置的大胆尝试进行评价,就需要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对平时习焉不察的细节加以分析和反思。另如第26题要求对不同艺术门类交融组合的现象进行评判,关注学生的独特视角,鼓励他们各抒己见。这些试题都具备相当的开放度,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引导而少限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注重导向,引领一线教学

  试卷关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如“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引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聚焦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试卷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醒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摒弃浮躁心态,真正走进文本,读懂文意。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多留意、多思考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经历,促进初中生的精神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