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新优质学校”:闵行基地附中“不能改变生源,就改变自己”
2011-11-30

  位于闵行区的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4年前曾是一所面临关门的“垃圾学校”,生源仅300多人,教学质量在全区垫底。可喜的是,学校从最薄弱的数学学科抓起,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不能改变生源,就改变自己”

  闵行区基地附中创办于1996年,初期是初级中学,1999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普通完中。2007年,由于高中部整体搬迁,基地附中又恢复成初中,学校大部分优秀教师流向高中部,办学危机悄然而至。

  “好教师全走光了,剩下的52名教师,有30%面临退休,60%是新教师。”张忆校长说,当时学校状况基本是“死水一潭”,教师们无心教学,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也很低。很多人质疑:这样的学校为什么不合并?张校长苦笑着说:“因为学校太差了,没有哪所学校肯收。”教师们抱怨:生源太差了,让我们怎么教?

  张忆在基地附中任教了10年,对这所学校怀有深厚感情。“越是被人看不起,越是要争口气!”张忆给教师们讲述“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启示:自信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增强自我价值,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我们不能改变生源,但可以改变自己,愿不愿意和我一起打场‘翻身仗’?”就这样,这所被逼入困境的学校开始“突围”。

  “研究学生”是攻关重点

  “翻身仗”从最薄弱的学科——数学开始。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从教材入手,找遍上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还有香港、台湾地区的数学教材,从中梳理知识点。那一个学期,数学教师们经常在家“加班”,工作到晚上11点多,寒暑假也放弃休息,去图书馆借各类教学参考书。就这样,老师们从各类教材中取其精华,再根据上海版教材内容,最终梳理出1371个初中数学测试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但一段时间后,困惑出现了:有的知识教了无数遍,学生们也说懂了,为什么还会错?张忆校长本身是数学教师,一次在听外国专家的讲座中,一个哲理故事启发了她:池塘里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青蛙有幸跳上岸,看见了一头奶牛,回池塘后向鱼描述了奶牛的样子。可是在鱼的想象中,奶牛的样子只不过是在鱼头上加了两只角。“这就好比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学生接受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对学生了解了多少。”

  数学教师温秀梅说,“研究学生”成了老师们攻关教学的重点。数学学科最简单的训练模式,就是让学生做“每课一练”等练习册,教师们之间的比拼也是“你给学生做三套试卷,我就布置五套”。研究学生后,教师们放弃效率低下、增加课业负担的“题海战术”,开始自己命题,总结学生们易做错的习题,花时间研究。经过几年时间,整理了上万道“错题库”,每个题库中列出四个选项,其中一个为正确答案,另外三个为易错答案。

  在课堂上,教师们也不是简单“满堂灌”,而总会留出一些时间听听学生的难点,根据学生思维调整教学。

  优质教学效应显现

  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让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今年中考,全校学生数学平均分进入闵行区公办学校的前三名。

  受数学学科的启发,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也纷纷开始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语文学科,给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英语学科开展命题研究,梳理记忆性、理解性知识点等。如今,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比拼不再是试题量,而是命题,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难点,比比谁的题精而好,更有质量。

  追求优质教学的理念,也让整所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4年间,原本高级教师稀缺的学校,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上升,现在已有12名高级教师和10名骨干教师。生源不再外流,而是逐年增加,班级数增加至21个,学生人数增幅近40%。“追求优质对学校来说,永远是进行时。”张忆说,办学效应逐步显现,学校仍然会紧抓“教学”这一立身之本,一切设计从学生出发,让学校保持活力、持续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