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目标要求、落实机制、主要渠道、教师队伍、关键领域、组织领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在加强全面育人体系建设、创新育人方式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可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是新时代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着眼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提出因育施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
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整体上看,学校普遍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忽视劳动教育,导致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成为学生发展的明显短板。为此《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因育施策的工作思路。例如:针对学校普遍重视智育的优势经验,《意见》强调提升智育水平;针对德育实效不足的问题,《意见》强调要突出德育实效;针对一些地区和学校体育课不能开设开足、场地设施缺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意见》强调要强化体育锻炼;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重应试、重少数、重比赛,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不良现象,《意见》强调要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健康审美情趣;针对劳动教育不断被虚化、弱化和边缘化,学生劳动机会缺乏、劳动意识单薄的现象,《意见》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
此外,《意见》根据“五育”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工作举措,确保“五育”并举的工作思路落实落细落到位。例如:围绕加强劳动教育,《意见》强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衔接的劳动育人机制,对家长、学校和政府,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建议。比如,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要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等。
二、聚焦育人关键环节,突出了课堂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意见》围绕培养时代新人目标要求,立足总结教学改革经验、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引领未来教学改革三个维度,从四个方面就强化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出了工作部署。
一是优化教学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仍占较大比重。《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切实转变教与学方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基于课程本位过强、课程间缺乏整合、课程与社会及生活缺乏联系的弊端,《意见》倡导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加强学科间,以及学科与技术、生活的联系。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针对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缺乏规范意识的问题,《意见》强调要通过建章立制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基。例如:省级教育部门要制订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环节;严格依据课程方案和课标进行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按课标零起点教学。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违规统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
三是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是我国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实施,《意见》在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次数、命题导向、学业评价等方面,既有约束性要求,又有指导性建议。约束性要求的有,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指导性建议的有,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
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意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二是鉴于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强调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三、深化关键领域系统改革,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构建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
《意见》围绕当前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领域,聚焦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意见》一方面强调了国家要围绕课程方案、课标和教材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制度,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乱象,强调了国家课程的主导性,强调规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求省级教育部门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相关制度,划定若干“红线”,严禁用地方和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违规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
二是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招生考试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也是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通过关键环节改革,将对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为此《意见》提出了若干刚性要求,确保招生考试工作秩序。例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同时,《意见》严字当头,划出若干“红线”,包括: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坚持以课标为命题依据,不得制订考试大纲等。
三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为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坚持“五育”并举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见》强调国家要建立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坚持和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这将在根本上革除一些地方政府主要以升学率等指标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弊病,有助于引导学校回归育人初心。
四是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独特经验和传统优势。同时,面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任务,教研工作还不适应时代要求,面临新挑战。《意见》强调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等机制。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央文件对教研工作首次提出的总体部署要求,它必将对我国教研工作产生划时代的重大引领和推动作用。
五是激发学校生机活力。学校生机活力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激发学校生机活力关键在于坚持依法治校的基础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给学校深化改革创造广阔空间。但是,学校在教师招聘、人事管理、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方面,受到许多束缚,制约了学校办学活力。为此,《意见》强调要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聘用教师、管理使用学校经费等,特别是落实学校绩效分配自主权。此外,针对学校普遍反映的与教育无关的各类活动极大干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的现象,《意见》强调要严格控制面向学校的各类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