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报告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意见》明确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落实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应该认真学习、全力贯彻落实。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是长身体长知识、初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意见》指出:“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均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只有提高了教育质量,才能使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关键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必须培养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干扰。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负担过重,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而且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去年中央多个部委联合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很有必要,现在已经初见成效。今后还要加强督查,严禁不合法不合教育规律的校外培训,避免死灰复燃,同时要取消一切竞赛成绩作为入学的条件。要加强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避免校内减负校外补。还要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发展的潜能,但每个孩子天赋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他们,而是要因材施教,面向每一个孩子,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就是缺乏科学的人才观的反映。学业负担过重,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使学生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没有时间思考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实际上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坚持“五育”并举,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坚持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坚持知行合一,把知识学习和实际活动相结合,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相统一,因材施教,培养具有时代意识、理想信念、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奉献精神的人才。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具体的教育内容,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总目标和各学科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因此,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人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改进教育方式,改变过去教师灌输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自主学;充分地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成长。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吸引和汇聚优秀人才从教,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振兴教师教育,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改革课程和教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树立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社会风尚。同时要减轻校长、教师非教育的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在学校培养学生。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还要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要建立更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更加科学设计,精细实施,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真正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达到公平、科学选才的目的。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的巨大成绩就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通过改革创新取得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也要通过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来实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