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吉林省通化县:优化举措 统筹资源 建设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
2019-04-15
教育部
作者:

  为破解农村学校美育教师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和研究能力不强等问题,按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的要求,通化县依托体育艺术“2+1”项目和“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实验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政策主导,创新机制,增强美育教师岗位吸引力

  加强统筹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教育、发改、人社、财政、文化等部门工作职责,构建学校、家庭、部门和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近三年共装备音美等教学器材1.8万余件,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445套,全县所有中小学校美育功能室、设备器材配备达标率100%,所有班级均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每年用于美育功能室建设、设备器材维护与采购、活动经费等费用最多达到公用经费的20%,用于教师培训研究费用不少于公用经费的10%;按学区新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6个,优先满足美育教师需求。完善政策措施,根据累计工作年限,对全县在编在岗乡村教师分别给予180元-360元的补贴,参照公务员住房公积金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改革美育教师职称评定办法,为美育特色学校专设美育特色人才高级岗位,为偏远乡镇中小学特设高级、一级岗位和支教岗位。

  二、科研引领,活动推进,提高美育教师专业水平

  统筹优质资源,与东北师范大学建立“U-G-S”交流合作机制;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建立“农村艺术教育基地”,联合成立长白山满族剪纸传承学院;与地方书法家协会开展研培共建,成立教师书法分会;借助省教育厅网络数字平台,开展教师网络研修和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四个学区,按区域开展县—基地—学校三级研培活动。强化课题引领,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开展基于农村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组建艺术教师工作坊和美育名师工作室,开展美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根据地域文化特点,研发校本课程,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率100%。注重活动带动,全县每年开展两次美育教师培训,组织一次基本功竞赛和一次外出写生活动,每三年组织一次教育艺术节和美育成果巡检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周开展两次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农村学校学生进城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N”工程,鼓励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艺术特长,每所学校至少有2个以上的艺术工作坊,平均每个学校有5个以上的艺术社团,50%以上的乡镇学校设立了乡村少年宫。

  三、立足实际,注重整合,满足美育教师资源需求

  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聘任等方式,保证每所农村学校不少于一名美育专业教师。从相对富余的师资和现有师资中遴选一些艺术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所有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采取城乡、区域、校际之间轮流走教、对口支教等形式,实现美育教师资源共享。组建美育教师联盟,平均每年有30人以上的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志愿者和高等院校教师,参与乡镇中小学美育教学工作。注重美育网络资源建设,依托“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实现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773982539 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