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去获取知识,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利用得不好,就会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加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尚不具备完全分辨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会给他们带来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为此,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到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防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要坚持发展、预防和干预相结合原则。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做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预防是针对可能出现和发生的网络沉迷问题进行专题教育,预防网络沉迷的发展。干预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的网络沉迷问题的专门治理。防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网络沉迷问题进行科学干预。预防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预防,合理、有效的干预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者之间应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对于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干预,要坚持治疗、管理和教育相结合。沉迷网络,尤其是严重的网络成瘾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严重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借助一定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情况只能针对网络成瘾严重者使用,而且不能成为主要的手段。对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干预应以日常教育和管理为主,制订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抵制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通知》强调加强管理和教育,要求组织开展全面排查,严格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这对于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的发生是及时、必要的。然而,预防和治理中小学生网络沉迷不应只是学校的任务,更不是学校能独立完成的。网络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能参与,而上传到网络世界的资源就变成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社会和个人都有维护网络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因此,需要建构一种多方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共同构筑防治沉迷网络的合力。
政府要有决心,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弘扬网络的正向价值,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大对违规违法内容传播的处罚力度。同时,以技术方式控制可能出现的网络游戏,如实施网络游戏实名认证制、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制度等。
要强化网络游戏发布者、网络平台的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责任。对于网络游戏制造商和平台信息的发布者以及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而言,投资网络游戏是为了谋利,他们制作和运营游戏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玩。因此,所谓好的游戏、成功的游戏一定是“粘性”大的游戏,以此增加“吸引力”和“点击量”。他们依靠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来增加业绩,而往往缺失社会伦理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网络游戏开发商和平台的发布者把社会责任与伦理放在首位,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视为企业优先考虑的社会责任;净化游戏中的不良因素,不为一己私利传播不良内容。同时,政府要加强对网络企业的严格监管,并辅之以高压处罚方法。
家长要有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家庭对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影响极大。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亲子依恋、态度及教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通常专制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睦,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在缺少现实交往的情况下,孩子为找寻寄托而迷恋网络,最终沉迷其中。因此,要使学生走出网络沉迷,需要优化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应积极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在网络使用上,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家长要跟进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状况,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的行为。
中小学生要增强自律和自控能力。外界是诱因,个人是关键。中小学生自身要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要提高个人修养,有意识地控制玩游戏的欲望;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甚至要做到不碰、不玩游戏。中小学生应做到只在家和学校上网,不去网吧上网;在家上网也要保持适度,控制时间;学会甄别信息,选择对学习有益的信息,拒绝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冯建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