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耿申:引导孩子走出沉迷健康成长
2018-04-24
教育部

  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极大影响。与此相关的是,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沉迷网络会给中小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耽误学业、影响健康等)甚至是可怕的后果(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这种情况已引起学校、家长、社会及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由教育部新近印发的《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可见,我国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问题也已经到了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地步。

  一、移动网络进入生活方式,使用手机成为伴随行为

  与21世纪初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是在网吧的情况不同,当前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是在家,并且主要使用移动网络终端。2017年的一项大规模专项调查显示,有96.76%的学生是在家上网(包括在朋友或同学家的1.53%),上网所用工具为手机的占71.14%,用电脑的占25.69%。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曾这样形容:“手机是一个10倍级的能量,10倍级的成长,甚至10倍级的毁灭。PC互联网是2.8个小时/天,移动互联网则是16个小时/天,比PC多出十倍以上的使用时间。”“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就像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一样,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世界;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更加像人类新的DNA,将从本质上蜕变催生出一个新的世界。”显然,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连成年人都感到陌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网络无声地、深入地侵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对中小学生来说,移动网络不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某些情境下它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从使用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终端的角度说,成年人已经失去了对未成年人的知识技能的天然优势,“孩子成为父母的老师”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以致于许多父母失去了对孩子使用网络的掌控能力。甚至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多只能从“使用时间”这一维度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已陷入“沉迷”。而事实上,中小学生利用手机所做的事情已多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单从时间维度已无法科学、准确地判定其“沉迷”的实质。当年电脑游戏上瘾的问题现已被手机无尽的功能自然攻破,随之而来的便是难以再称之为“上瘾”的手机时刻不离手的“伴随行为”了。

  二、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若不控制或引发严重后果

  “沉迷”,通常被认为是超出正常情感的一种心理状态,沉迷网络则是超出了网络正常使用时长的一种持续状态。使用固定终端时的“沉迷”状态比较容易被发现,而使用移动终端时的“沉迷”状态却变得更为隐蔽。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沉迷”还只是一种对使用网络状态的粗略描述,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性质判断和价值判断。比如,某学生所沉迷(时间维度的观测)的主要是阅读电子书籍(内容维度的观测),那么对其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会大相径庭:或认为是“好事”(学知识),或认为是“坏事”(毁视力)。这就给教师和家长判断、对待和把控孩子使用移动终端的情况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孩子的辩解理由极多,有些甚至是教师和家长难以有效反驳的。

  无论如何,对于成年人而言,这或许只是一种使用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无论其沉迷的是游戏还是群聊,或是其他,都会直接影响其生理、心理、学习和交往等行为的正常发展。长时间沉浸在网络之中(暂且不管使用移动网络究竟是在做事情还是在玩游戏),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道德发展、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这已被媒体报道的许多极端案例所证实。

  2017年香港卫生署的一项调查显示:13.1%小学生平均每天上网逾3小时,12.4%怀疑自己沉迷网络;53.1%的小学生曾因使用互联网及电子屏幕产品与父母争执,35.7%的小学生因上网或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睡眠时间;33.9%的中学生每日上网逾3小时,19%的中学生怀疑自己沉迷网络;69.3%的中学生表示因网上游戏与父母争执或睡得少。在各项不良影响中,中学生的占比均比小学生高;77%的小学生受访家长曾因子女使用互联网及用手机和计算机等问题,与子女争执;63%的家长认为子女上网时间过多,已影响日常生活。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90%以上的中学生拥有手机),“沉迷”移动网络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目前,由于学校对携带手机入校及带入学校后的管理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所以学生基本都是在出校门后才获得“沉迷”的自由。然而,专项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因怕被责骂,会向家人隐瞒其实际上网时间。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实际上网时间要远多于研究者调查得来的数字,进而可以猜测中小学生陷入“沉迷”的情况也远高于多数调查所显示的数字。

  三、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尽管多数研究者认为沉迷网络尚不构成类似十多年前的病理性“网瘾”,但沉迷网络带来的问题却相当严重。一些学生因沉迷网络,学业成绩大幅下滑;一些学生则因沉迷游戏导致家庭的巨额财产损失,进而引发社会性问题。

  在已然深深侵入社会生活方式的移动网络环境下,成年人与青少年面临着同样的迷茫与困惑。但显而易见的是,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沉迷进而坠入成瘾,导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将“游戏障碍”列为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是指对电子游戏失去控制地沉溺,使其他本来的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而出现负面后果。沉迷网络虽并不等于沉溺游戏,但对中小学生而言,沉迷本身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滑向沉溺的可能性急需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亟待教师和家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在使用网络特别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时,要做到理性地节制。教师和家长大都知道应该限制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也大都会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干预,而一旦忽略了自己的榜样作用,那么,所有的教育就会被孩子视为虚伪。所以,在与孩子交往时,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与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交流和交往,多与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其次,教师和家长都要主动投入到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学习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生活方式,共同面对和解决网络带来的生活困惑,共同面对和解决孩子由于自制力薄弱带来的网络苦恼。不要甘当局外人、落伍者和粗暴干涉者的角色。

  再次,教师和家长要时时提醒孩子,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保持一种适可而止、适量而止、适时而止的心态。时时提醒孩子,要懂得物无美恶,过则为灾的道理。必要时,可以通过订立班规、家规的方式,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大家共同遵守。

  最后,教师和家长要从安全的角度,教育孩子明白网络所特有的链接风险、密码风险、钱财风险、隐私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安全问题。要反复告诫孩子不可将账号密码告诉别人、不要让别人使用自己的账号等,一旦发现自己的终端设备出现不正常情况时,要立即告诉教师或家长,以及时获得帮助。

  在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上,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社会相关企业和机构,也要负起相应的社会道德责任,共同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文化环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