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惩罚教育应不应该有底线?
2013-10-27

  新闻背景:

  小新迟到且上课讲话,孙老师用直尺拍了他肩膀,小新夺走直尺折断爆粗口,两次抡起板凳。后来,小新去递交书面检讨,孙老师打了他几耳光,流出鼻血…21天来,孙老师先后道歉12次,在赔偿1.3万余元后,仍然没有得到小新的原谅,这让她无法释怀。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益言堂》集合教育专家、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就“老师打学生耳光后道歉12次赔1.3万元 仍未被原谅”展开话题讨论。惩罚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但是底线在哪里?

惩罚教育应不应该有底线?

左起:特邀主持刘学红 嘉宾-朱毅、赵晓琳、陈志文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朱毅:应该要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规范,比如有些细节和行为,我们可以怎么样来量化它,多少分钟,多大的强度,由谁来执行,等等,需要特别地细化。这可能很难做到,但是不能做到的话,又很难让大家去接受。

  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小时候如果让孩子把习惯给练好了,他之后受到惩罚的几率就会少很多――他从来就这么做,不去触犯秩序、底线的话,就不会觉得经常会受挫的那些痛苦。我自己回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我自己是特别地赏识,但我的父母在隔代教育的时候就非常严格,只是比按照以前小时候对我们的态度稍微弱一点。但我现在想,我的孩子的一些记忆,比如说弹琴、背古诗词、9岁以前英语达到很好的水平,如果只是像我那样用赏识教育,一定是达不到的。我在孩子6岁以前,基本上用的都是赏识教育,孩子什么都没学,但我父母接手后的大概两三年时间,我觉得可能是她这几年里边学到最多东西的时期。

  总之,惩罚,包括适度的体罚,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只要在你是用爱心对待他的时候,他都会在恰当的时间发挥最好的效应,但我还是希望赏识多于惩罚。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每个孩子,每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样,因为孩子个性也不一样。那么,底线应该是什么?我有一个建议,就小的时候多处罚、多体罚,这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区别。等到大了,到青春期的时候,就要谨慎处罚,特别是到青春期后期,也尽量不要再采用体罚的方式来进行处罚,还是要分阶段。

  我觉得赏识和惩罚,无论是对于家长还是学校老师来说,都是教育一个人必要的手段,不可或缺,不可偏废,虽然这里边的平衡是非常难掌握的。只是对当下的中国,我想更强调多一点惩罚,多一点体罚,尤其是对家长。

  北京海淀区北方交通大学附中语文老师 赵小琳:体罚也有个度,你不能造成身体上有硬伤什么的。否则就不仅仅是违反“教师法”了。“教师法”就是说不得打骂、侮辱,打骂可能还可以衡量,但“侮辱”就不好说了,总之,你不仅不能带着“气”,反过来还得带着“情”,因为这些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6+1”,更多是被宠大的,由于被感情过多地包围着,他也不会珍惜这种感情,不会珍惜别人对你的付出,所以到了青春期成长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惩罚只能够是带着感情的去惩罚。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的第一步永远是和我教的孩子能够成为朋友――在没有惩罚你之前,我要让他感觉到我为你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你好,而且让他相信这一点。有了前面很长很长的感情铺垫、友谊的铺垫,他就会知道老师是真的为我好。

  总的来说,我觉得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应该出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