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暂别鲁迅迎来史铁生
2013-09-05

  近日,新学期开学,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发现,新课本30篇课文中,9篇课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而备受关注的是,鲁迅的文章《风筝》也消失不见了。有专家认为,鲁迅文章太深刻,不是初中生能感知的,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也有人认为,很多删除的文章可能是几代人的记忆,不让孩子学很可惜。关于鲁迅文章从语文教材大撤退的问题再次引发广泛争论。

  鲁迅有些文章地位“尴尬”

  新学期伊始,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发现,新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删掉了鲁迅的《风筝》和郭沫若的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这一变化引发广泛讨论。多位资深初中语文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评价教材调整的效果,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的效果进行,现在就表扬或批评为时尚早。也有老师坦承:“鲁迅的有些文章在初中教材里地位尴尬,就算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讲,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

  初一学生难懂《风筝》

  对新教材的讨论焦点,在于删除鲁迅文章。七年级上学期新教材删除了鲁迅的文章《风筝》。

  一位资深初中语文老师向记者坦言,鲁迅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当然毋庸置疑,但选入教材还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观察到,鲁迅几篇选入初中课文的文章都出自《朝花夕拾》,内容多是作者回忆自己少年和青年时期往事,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很近,学生就很喜欢、也能够较好地理解。但有些鲁迅的文章,比如《风筝》,对初一的学生来讲就不那么好理解。”

  现在已经读初二的男生阿健认为,这篇文章很难懂,而且学完以后也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是鲁迅的文章,他更喜欢初二下学期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学过之后,他为“覆盆子到底是种什么植物”跟妈妈讨论过多次,也记得《社戏》中作者钓虾、烧豆子来吃的情节。

  有老师更直言,有些内涵较深的鲁迅文章在教学中“地位尴尬”。“这样的文章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理解,如果要读懂,还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就算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去讲,以学生的年龄、阅读量,还是很难理解。”

  曾春香老师认为,总体看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学期新增的文章文辞质朴,富有真情实感,“而且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她还发现,新教材选取的课文与每个单元的写作要求很一致。比如,讲家庭、亲情的一个单元,写作的主题也是一样。学生学完课文再练习作文,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

  “好还是不好学了才知道”

  很多网友反对删掉鲁迅的作品,认为这是一种“倒退”。甚至有人说,鲁迅的“淡出”是“教育的悲哀”。但也有家长和老师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家长何女士就表示:“不应该用成年阅读者、甚至文学爱好者的观点去评判初中教材。适合学生的教材才是最好的。”

  她举例说,自己当年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似懂非懂;直到上大学后专门找来鲁迅的文集看,才真正理解了这篇文章。她认为,将一些晦涩、难读的鲁迅作品或名家作品放到初中低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无异于“揠苗助长”。“文章是好文章,但学生消化不了。”

  多位资深初中语文教师都表示,教科书的设计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比如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是语言的基础训练;更具体地来说,初一学习的重点是记叙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评价一套教科书,应该结合学生的反馈。好还是不好,学生学了才知道。”

  课改专家

  整个初中阶段

  鲁迅作品并未减少

  昨天,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刘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教材修订有一个大的背景,即2011年教育部颁布新课标,该课标实际上是对2001年课标的修订。按教育部的规定,课标修订之后,教材要随时进行调整。此次,新课标不只提出综合性教学要求,而且分学段提出要求,每一学段的目标更为明确,特别是在诗文推荐、名著阅读篇目都有一些调整。修订过程中,同样强调文章的经典性。刘华强调,现在大家只拿到七年级的上册,作为整个初中六册的分布,鲁迅的文章并没有减少,只是进行前后调整。“在人教版教材中,不会存在鲁迅作品大撤退,经典淡化的问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