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成全更加美好的新时代高中教育
镇海中学是一所扎根于户籍人口仅为23万的滨海小城的区(县)级中学,地处偏僻,资源单薄,但在一代代镇中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011年百年校庆后,我们提出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学校发展愿景,希望通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备高度核心发展力、鲜明特色、国际视野、基业长青的高中名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将通过创新引领、辐射示范成全更大的教育作为。
2016年10月下旬,全国各地300余名中学校长齐聚浙江省镇海中学,聆听来自复旦附中、深圳中学、山西师大附中等8位全国著名高中的校长纵论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分享新经验,碰撞新思维。在2017年11月又举办了第二届这样的活动,今后这一形式的讲坛将常年落户浙江省镇海中学。作为东道主和主旨报告人之一,我真切感受到了名校的力量和价值。
近年来有不少人公开质疑名校的前世今生,质疑名校的名不副实。但从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系统的理性视角审视,我认为广大中小学名校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例来说,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在最终的获奖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太多闻名遐迩甚至耳熟能详的中小学名校。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在风起云涌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名校始终冲在潮头浪尖,它们无愧于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开拓者、先行者称号;名校探索形成的实践成果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中最为闪亮的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当前,优质教育发展还不充分,分布还不均衡,老百姓还在为能享受到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想尽办法、挤破脑袋。在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过程中,除了政府发力,基层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小学名校也是可以勇挑重担、大有作为的,事实上这些学校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多年来,浙江省镇海中学就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辐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出与共享,在省内外十多个地区以建立分校、来校培训、支教送教、课程共建共享以及出版书籍、教师培训、会议研讨、交流考察等形式大力开展教育帮扶,提升了一批薄弱校、后进校或新建校的办学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项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不断深化。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迈入新时代后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拉开了普通高中教育新时代改革的大幕,将使高中教育发展得更充分、更平衡、更美好。我在认真学习领会新方案新标准后,对浙江省镇海中学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了梳理谋划,将着力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更加注重家国情怀培育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新方案新标准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珍视、对培育未来接班人家国情怀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在塑造中国魂魄、坚守中国立场、增强文化自信以及联结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精神文化血脉上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近30个海防遗址(爱教基地)、历史文化景点,通过学科渗透、活动拓展、选修课程建设的形式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更为强烈的家国情怀。
二是要着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充分发展。新方案提出了普通高中“一个中心,三个适应,一个奠定”的新定位,这更加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个体价值的认可和对个体生涯发展的观照。与之相适应,我们已经启动了镇中学生“四力”核心素养特色化培育的教改项目。所谓“四力”,是指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这四种镇中学生核心素养既包含了国家规定的共性内容,更凸显出由办学历史、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发展愿景以及生源、师源、区域因素等融合而成的学校特色。我们将立足“学校文化浸润”“课程体系完善”“学教方式创新”“生涯教育提升”这四大路径,引领和组织一批学科组与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和工作岗位上开展更为具体、深入和细微的研究实践,以最终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化”以及“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化培育”,促进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