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吴国平:校本特色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9-10-16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在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具备如下五个“力”的优秀公民。
  学习力:学业基础扎实,认知能力出众,学业成绩优异
  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学习力就是“爱学习、乐学习、会学习”。
  它主要表现为:能扎实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认知能力方面有出色表现;学习习惯良好、学业水平出众、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造力:勤于学以致用,善于解决问题,勇于创新求异
  创造力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未来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将取代很多“执行性”工作,但只有创新、创造是不能被取代的。
  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能整合性、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技能加以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创生出新的知识和能力形态;具备旺盛的求知欲、学术兴趣、创新精神、实践热情、科学严谨、求真务实、肯吃苦、不服输、遇到逆境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等精神品性和人格特质……
  领导力:深具责任担当,主动奉献服务,自觉引领风尚
  领导力其实就是一种出色的组织、说服、管理、引领等对他人的影响力,其核心特征是一个人的责任担当和奉献服务。学校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培养学生领导力。
  领导力主要表现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胸怀家国天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历史使命感;有远大的理想,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有一种发愤图强、敬业奉献、服务社会、矢志报国、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将这种理想、情怀、意识落实于从当前开始的日常点滴行为中,脚踏实地、勤奋好学、关心社会,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志愿行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自己的担当、奉献和创造去正面影响周围的人、环境和社会风尚。
  审美力:明辨是非美丑,涵育高雅情趣,修炼文体爱好
  有人说,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所谓雅者,其实是指感性能力发达的人,是指艺术、体育素养突出的人,是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有绵绵不绝,强劲持久、积极正向的生命能量,才会不断塑造自己的爱好,同时给环境和他人不断带来美好。同时,审美力还能有效激发和提升个体的学习力、创造力和领导力。
  而审美力表现为: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类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明辨是非美丑,能筛选和汲取优质信息,能做到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热爱生活、精神明亮,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怀……
  自治力:人格独立健全,自主自律自信,个性魅力彰显
  自治力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人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发现和成就自己的独特性。这是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糅合而成的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独特样态。所以,学生应该有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行动,能够珍视和保护自己的个性、特长、优势,并且使之成为个人特质,成为自己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成为自己收获幸福和成功的可靠朋友。
  自治力表现为:人格健全、独立自主、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能力,自我概念清晰,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个人特质有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并且在这基础上能够进行合理的自我设计,科学规划并有效执行自己的生涯进程,确保自己成为个性鲜明、特长突出、人格健全、能由内而外散发出独特的个性魅力的人。
  养成五力:文化浸润,课程完善,教学创新,生涯教育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浸润的作用。学校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与五力相配套的学校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着力创设“全面发展、崇尚创新、张扬个性、追求卓越”的学校风尚,大力培育“丰富、多元、自主、开放”的教育教学生态。如,在精神文化层面,与时俱进地调整学校的办学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学校精神、育人规格方面作出新的规定;在制度文化层面,制定更多有利于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的弹性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活动文化层面,不断拓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时空,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载体,供学生挥洒才情、施展才华、体验成功,开发应用镇海中学“梓荫华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在物质文化层面,全面提升学校设施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其次要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坚持“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基础上差异发展”的课程建设理念;进一步健全高水平基础+差异化发展的发展性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的具有镇海中学特色的发展性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文化。这几年,我们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方向,紧紧围绕“五力”养成,对原来开设的20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进行全面清理、整合,着力培育50门左右具有较高品质和育人价值、深受学生喜欢、能赋予学生深刻影响的特色精品课程,形成具有较大整合性、层次性和梯度性的“五力”核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群),并在课程后续开发、资源拓展、选课走班管理、课程实施和评价方面精益求精,切实提高课程实效。
  再其次,创新学教方式。学校提出要创新优化学教方式,努力探索形成一系列以“多元开放”为总定位和总特征、以“五力”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的学教策略、学教方式、学教模式。如,近些年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创新周活动,依次涉及以下主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策略探索、基于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课程建设、基于学生学习力发展的课程建设、多元开放学教方式的探索、基于学校特色的多元开放网络课程建设、新高考背景下有效学教策略的探索、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融合实施的探索等。
  最后,将生涯教育视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学校把生涯教育定位为一门融合性、浸润式的学校基础特色课程,视其为一项系统工程,在生涯唤醒、自我探索、生涯定位和职业、专业、大学探索等几个主要环节上,设计实施多项活动,全面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精准发力,简约高效。近几年,学校对生涯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为文化浸润、专门课程、“高大”对接、专业指导、实践平台等“五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
  (本文由中国教育报记者杜京虹根据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讲座整理而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