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严肃招生纪律,维护招生秩序
(一)加强招生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招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过程监督,并将高中招生、控制生源外流等列入局领导分包县(市、区)和学校职责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办法,确保招生工作有序、高效、规范开展。市教育局将高中招生工作列入对县(市、区)、学校的年度考核中,加大考核力度。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考中招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初中毕业年级课程或擅自删减非考试内容、乱编滥印各种形式的复习资料等;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参加中考;不得让学生提前毕业离校;不得进行各种名目的区域性升学模拟考试。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必须以中考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录取依据,不得录取无中考成绩的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单独组织招生考试或依据竞赛成绩单独录取;不得在规定的招生时间前以任何形式提前录取;不得派出人员或聘请人员在规定的生源地以外的地方开展招生业务;不得以金钱、实物或其他形式收买或变相收买学生;不得以收取押金、扣押档案等方式限制学生报考;不得录取最低控制分数以下的学生。
(三)严格落实教育部“十项严禁”纪律。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对学校中高考情况进行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四)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文教体局)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学校不得接收无学籍学生,不得随意转出或接收学生,严禁挂空籍和无籍就读,杜绝一生多籍或一籍多生现象。特殊情况确需转学的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办理学籍手续,违规招收的学生不得注册。无学籍造成的责任由招生学校承担。各县(市、区)普通高中学校须按照其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招生规模,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示后,报我局备案。
(五)加强控制优质生源外流的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高中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高中招生、控制生源外流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市、县、校都要把此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包县、包校制度。高中学校要发挥招生工作的主导作用,初中学校要强化生源管理主体责任意识。各高中学校要在不违背国家、省、市招生政策的前提下,建立灵活长效招生机制,全员招生、全年招生,全面掌握优秀生源的升学动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控制生源外流工作。各初中学校要站在爱邯郸、爱家乡、讲政治的高度关注优质生源动态,既要做好培养优质生源工作也要做好为我市高中输送优质生源工作。各初中学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要积极配合高中学校做好生源管理工作,宣传在我市就读高中的优势,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各民办初中学校也要增强保生源的主体意识,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考核、评比等挂钩,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六)建立招生工作宣传平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采取加强媒体宣传、组织巡回宣讲、设立咨询电话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高密度、高频率、全方位宣传我市教育近年来取得成绩、我市高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招生政策,各高中学校要与初中学校积极互动对接,组织专门家长会、参观活动等让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理解和支持我市高中教育发展,正确理解政策,打消疑虑,留在本市就读高中。要认真做好中招工作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妥善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全市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七)严格控制和管理外地民办学校在我市招生。凡发现外地民办学校违反省教育厅和我市相关招生规定的行为,将立即对涉事学校予以严肃处理,停止其在我市的招生资格。
(八) 严肃招生纪律。各学校在中小学招生和学籍管理上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招生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凡出现招生工作组织不力,招生过程不执行有关规定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现象,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到领导干部的,一律先免职后处理。
邯郸市教育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