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市高中语文新课标修订版及“高效作文”专题研修圆满落幕
2025-10-31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9月25日—26日,由武汉市教师发展与学生服务中心主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承办的“武汉市高中语文新课标修订版及‘高效作文’主题作文教学专题研修”培训,在武汉市顺利实施。来自武汉市各高中的100名高一、高二语文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培训。

  凝聚力量,研修启航

  本次研修开班仪式,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深情讲述中拉开序幕。武汉四中的黄谦老师作为参训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将认真投入学习、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助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带领全体学员齐读“教育家精神”,凝聚研修共识。

  随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湖北办事处主任王洋简要介绍了项目的背景、课程安排及相关要求,并寄语全体学员,深刻阐释了本次研修的价值与意义,鼓励大家珍惜学习机会。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许红明老师在发言中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依标教学、依标备考”,明确新课标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而“高效作文教学”与“AI技术赋能语文课堂”则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必须探索的重要命题。她指出,本次培训将为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希望参训教师能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实效。

  课标解码,素养落地

  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武汉市教科院原副院长朱长华老师以“新课标、新高考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为题,开启精彩分享。

  朱长华老师首先从“同仁”二字切入,引申出“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四重关系,顺势梳理当前作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与面临的困境,引发学员共鸣。接着,他结合高考真题解析教育政策方向,解读全球数字教育研究热点,引导学员深入理解新课改、新课程、新评价的核心要求。在探讨教育改革方向时,他通过翔实案例明确指出,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需紧密对接国家教育改革方向、课程改革导向与考试评价改革指向,确保教学不偏离核心目标。

  深研命题,掌握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教授带来深度分享,用专业视角为教师们拨开新高考语文命题的“迷雾”。研讨之初,胡教授便聚焦核心命题——“新高考命题的变与不变”,提出贯穿始终的“三个不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不变、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坚守不变、对命题科学性与规范性的追求不变。课中,胡教授又解读了“五个突出”,精准地把握了新高考的创新方向,涵盖情境化命题、综合性考查、创新性设计、文化与时代关怀、思维品质考查等方面,为教学提供明确指引。这三大原则五大突破为教师们搭建了教学的“坐标系”,让大家在探索教学路径时有了明确参照。

  诗思并重,教考同构

  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何郁带来一场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讲座,引领教师们系统反思过往作文教学,并为未来的作文实践规划了清晰路径。何郁老师以饱满的教育情怀,剖析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深入解读2025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并系统梳理教材中的单元写作任务,从整体架构到细节落实,为作文教学拓展了新思路与实践路径。何老师现场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诗歌和“下水文”,以亲身实践诠释了一名语文教师的写作探索——把诗写在语文课堂上,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有引领性的下水作文里。他也直言当下部分语文教师在写作能力与研究意识方面的不足,引发在场教师的静默与反思。作文教学应兼顾思辨能力与人文情怀,何老师的分享为教师们带来新的启发。何郁老师全面梳理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不同文体的写作任务,深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素养考查要点,及其与高考作文的衔接关系,更前瞻性地预测了未来命题的可能方向。讲座内容系统翔实,令教师们受益匪浅。

  AI赋能,融合创新

  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高中部主任、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王胜柏老师围绕“AI大模型如何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王老师用思维导图形象介绍智慧课程应用场景,倡导教学中运用AI设计智慧课堂,课前任务有效引导自学预习,课中活动针对展开思辨交流,课后作业及时巩固反馈。老师们应了解常见AI大模型的核心功能、应用场景,在教学中联合运用,实现高效教学。未来以学生为中心的“人类教师+AI教师”协同育人,将是AI大模型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新航标。

  讲座提供了课堂教学案例供大家真切感受AI赋能的教学实践,为大家推介“苏格拉底式提问”技法,助力有效运用AI。用实例演示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借助AI完成素材分类整理,准确审题立意,搭建思维框架,优化语言表达。

  圆满结业,共启新程

  本次研修活动不仅是一次前沿理念的洗礼,更是一次教学方法的精准赋能。全体参训教师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拥抱技术变革,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生产力,积极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效作文”课堂,为未来课堂形态变革注入新活力,共同推动我市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