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首日举行了语文、英语科目的考试。此次考试的难度如何?体现了怎样的命题特点?记者采访了中考命题组专家就语文、英语科目进行点评分析,还邀请了一线名师点评作文。
作文 联系生活寓意深刻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
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绪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可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
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学生有话可说 但说好不易
■点评人:泉州实验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全志刚
好的作文题,都能“有话可说”。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好的作文题能辐射到每个考生的生活,让考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考生的生活再单一,可谁不曾有过“承受不住的重压”、“抑制不住的思念”和“不由得想起的瞬间”呢?又有谁不是经历过这样的情形才终于“禁得住”成长中的凄风苦雨、岁月无情地碾压甚至于“天将降大任”的深重?
再从记叙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看,今年的作文题可谓不偏不倚,几乎没有“分别心”。擅长记叙的,可诉说生活里的真实,以诚挚的情感唤起共鸣;偏爱议论的,能纵横捭阖,展开论述。
最后,今年的作文题,毫无悬念地再次以材料的形式来命制,并且沿袭了近几年来“远与近”、“问与答”和“个性与共性”此类思辨色彩较强的关键词设定形式。因而考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在审题立意上大多能轻车熟路。
然而,考生要“把‘话’说好”,却并非易事。一方面,考生在大家都有话可说之时,要平中见奇、静水流深,是要有较强功底的。选择新颖的角度或是挖掘深层的意蕴,与考生的生活累积与自我反思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如果单就“禁得住”一个角度来构思,而完全忽略“禁不住”,文章的层次就会显得单薄。而要两个层面兼顾,且以“禁得住”为重心来谋篇布局,又需要更周全的思考、更妥帖的剪裁和编排。
另外,材料中的关键词虽然还是思辨,但命题人选用的这一对,几乎完美地避开了宿构。作文之时,如若考生想要毫不费力就将准备好的素材套用其中,是有风险的。
展现真实自我 反思自身成长
■点评人:泉州一中初三年段长何松茂
今年中考作文题仍然延续去年和前年的命题思路,采取材料作文的方式,命题导向具体体现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材料精炼,指向明确,寓意深刻。
这个题目要求的文体非常明确: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贯彻了初中阶段训练的两种主要文体,而不是像很多地区的中考作文,标明“除诗歌外”;材料作文还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审题与拟题能力,审题设置陷阱,很多粗心大意的学生,没耐心看完题目,就简单地将中心定为“禁不住”,忽略“可是”这个转折连词。实际上,也可以从“禁不住”到“禁得住”去构思和立意。但是,“禁得住才是人生的常态”这句话才是作文立意的正方向,弘扬了正能量:“禁得住”,给学生正面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或磨难,把“禁得住”作为每个人应该有的人生常态,能坚强面对每一个困难和挫折,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价值;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停留在写清一件事情的能力上,还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与反思,要求学生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价值取舍和判断;此外,这样的材料还可以防止套题或宿构,对一些学生喜爱或普遍滥用的亲情、友情的事例,能从题材选择上加以规避。
学生取材范围广,写记叙文的话,可以从家庭生活或校园生活入手,表现个人是如何承受、挑战生活中的压力或困难,或如何抑制生活中的情绪情感,走向人生彼岸。写议论文的话,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截取名人事例来分析论证“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这个论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