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甘肃教育厅厅长张国珍:以省域教研改革推动西部地区县中振兴
2025-10-14
中国基础教育
作者:

  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其发展质量关乎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县中普遍面临师资薄弱、教研体系不完善等发展困境,而教研改革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治本之策。2025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强化教研指导。省、市两级教研机构要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加强对县中的指导,及时帮助解决课程教材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省市教研员联系县中机制,开展面向县中的送教助研活动。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甘肃省高度重视县中振兴工作。2024年以来,省级统筹专项资金8.06亿元,支持40所县中实施“强县中”项目,精准补齐“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智慧教育水平、校长能力、办学品质、教研支持、招生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短板弱项。对照《行动计划》对教师和教研提出的新要求,甘肃省教研工作仍面临教研支撑体系薄弱、专业引领性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们在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教研改革,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研赋能体系,提升教研员与教师专业能力,为县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

  针对县域教研支撑薄弱、部分县域教研机构不健全、教研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水平有限、对县中及乡村学校指导效果不佳等问题,甘肃省聚焦县中振兴核心需求,构建起集课程指导、学科教研、质量监测、资源建设、课题研究于一体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以分层联动的教研力量为县域教育提质赋能。在这一全方位、立体化体系中,各级教研力量精准下沉,重点强化对县中与县域学校的支撑。

  省级层面,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分学段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每学科聘请14名以上兼职教研员,教研指导活动每年实现市(州)全覆盖、县(区)覆盖30%以上,为县域教研提供顶层专业引领。

  市级层面,市(州)教研机构分学段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每学科聘请3名及以上兼职教研员,教研指导活动每年实现县(区)全覆盖、学校覆盖30%以上,架起省级资源与县域实践的衔接桥梁。

  县域层面,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独立设置教研室(所),为县中配齐配全配好专职教研员,每学科聘请5名及以上兼职教研员;教研指导每年覆盖县域内所有学校,每学期对乡村薄弱学校(含乡村初中)蹲点帮扶不少于2周,直接解决县中及乡村学校教研痛点。

  学校层面,县域内普通高中设立教研室和教研组,聘请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每校不少于14人,每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让教研深度融入县中日常教学,切实发挥其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作用。

  二、实施教研改革“六大行动”

  为提高教研机构专业化水平,甘肃省全域推进教研机构达标、教研队伍提质、“千校万师”赛课、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教研视导评估、校本教研提质“六大行动”。

  在教研机构达标行动中,甘肃省着力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研网络,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的工作新格局。该网络将教研专业支撑直接下沉至学校,为县中搭建起对接上层教育资源的“快速通道”,使其能及时承接政策指导与教研信息,破解以往教研孤立无援的困境。

  在教研队伍提质行动中,甘肃省以教研员能力提升培训为核心,全省975名专职教研员中县域占比显著,且经系统培训后深入县中课堂开展精准指导,为县中教师提供常态化、高质量的专业帮扶,有效缓解县中优质师资短缺的压力。

  在“千校万师”赛课行动中,全省县中教师全员参与,在县域及全省竞技交流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同时带动广大学生深度融入,在课堂互动中提升学力,共同构建起教学相长、教研互促的育人新生态。

  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行动中,甘肃省分批建成10所高中学科教研基地,3年来基地产出的新课程实施、核心素养落地等实践成果优先向县域高中辐射推广,为县中应对“双新”改革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范本,大幅降低了改革探索成本。

  在教研视导评估行动中,“同课异构+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的深度视导模式全面覆盖县中,省级年超1600课时的听评课包含大量县中课堂案例,通过专家“把脉问诊”,精准定位县中教学问题并给出改进方案,直接助力县中课堂提质。

  在校本教研提质行动中,创新“陪伴式蹲点教研”模式,构建“行政推动、教研促动、专家导动、学校主动、教师行动”的五位一体机制,精准匹配县中需求。2024年以来,40所“强县中”项目校成效显著:教师集体备课人次、在线研修人次年均增幅分别达14.5%和19.4%,课题立项数量增长48.6%,市级以上论文发表数量提升20%,县中自主教研能力与办学内涵得到实质性增强。

  三、大力推进数字教研能力建设

  围绕县中振兴核心目标,甘肃省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全域、全员、全流程”数字化教学实践,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目前,平台注册师生已超900万人次,访问量突破2亿,县中教师应用率超过95%,学生参与率达100%,数字化教学已深度融入县中日常教学。

  同时,甘肃省在县域内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推动数字教育从县中的“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助力县中以数字化实现“变轨超车”,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从成效来看,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平均及格率达67.59%,较2022年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40所“强县中”项目校表现突出,平均及格率达77.13%,较2022年提升7.85个百分点,数字化对县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

  针对县域实践中发现的资源适配性不足、县中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均衡等问题,甘肃省进一步聚焦县域需求,持续推进适配县中教学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模块化开发,加强县中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深度融合,加大对县域薄弱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并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向县域薄弱学校倾斜,实现从“资源共享”向“县中与薄弱校能力共建”的深化,切实缩小县域内校际数字应用差距,为县中振兴筑牢数字化支撑。

  四、省际合作形成苏甘“1+1+N”等合作新模式

  省际教研合作是打破地域壁垒、促进教育均衡的关键路径,更是赋能县中振兴的重要抓手。2023年初,在教育部指导支持下,甘肃省与江苏省创新搭建“1+1+N”高中发展新模式,以跨区域协作破解县域高中发展瓶颈。其中,首个“1”为两省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构建的高中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奠定合作顶层框架;第二个“1”是两省各遴选10所高中搭建的县校交流平台,直接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向县中流动的通道;“N”则是两省以高中共建为核心打造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平台。依托“省级统筹、市县支持、学校实施”的工作机制,两省通过“请进来研学、走出去取经”与“线上联动、线下深耕”相结合的方式,将合作共建落到县域高中教学实践的实处。

  在合作中,双方紧扣县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两大核心,围绕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九大学科持续开展联合教研。通过同课异构、校本研讨、专家驻校指导等务实举措,切实推动县中教师成长。截至目前,两省已有2万多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200余次,联合研发示范课例200余节,成功走出一条“如意甘肃”与“水韵江苏”双向赋能的高中发展之路,更为全国探索出“部省联动、省际合作,同题共答、双向促进”的教育均衡范式,为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跨区域合作经验。

  甘肃省以教研改革为核心抓手,为县中振兴筑牢了发展之基。面向未来,甘肃省教研工作将从“有体系”向“优效能”深化转型,持续聚焦县中发展的核心需求,以更精准、更专业的教研服务破解县中发展难题,为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简介:张国珍,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5年第10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