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市虹口区:在美育中坚定文化自信
2018-09-11
中国教育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回信,对他们长期以来不改初心、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予以充分肯定,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随后,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组织学习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广泛开展宣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回信精神上来,切实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努力推动美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自本期起,区域周刊将围绕《通知》中的重点工作,邀请区域教育管理者、相关学者等,就基础教育领域中美育工作的难题与突破展开讨论,敬请关注。——编者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回信,对他们长期以来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潜心创作,耄耋之年初心不改,对美育工作、美术事业发展不懈追求予以充分肯定。信中,习总书记还强调了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年青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对于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上海市虹口区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贯穿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将美育与传统文化工作相结合,开创了学校美育的新局面,虹口的探索也许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

  问题导向,突破美育工作中的瓶颈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及心灵教育,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充分。一些家长和学校,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美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将美育看作是智育“大餐”的“配料”,所起的仅仅是点缀作用;还有一些学校,未能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重艺术比赛、艺术特长生的培养,但在全体学生美育方面花费的精力不足,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

  学校美育资源整体还不均衡。从硬件上看,我们有一批美育基础较好的学校,但整体上看,学校美育资源不足。从软件看,各校专业教师队伍配备不够均衡,基础好的学校有专业教师任教,基础弱的学校只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美育教育的领军人才也不充足。

  尚缺乏有可行性的评价体系。美育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与学校利益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很难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认同。

  上述问题属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工作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虹口区从顶层设计入手,扭转了美育工作的被动局面。2016年,出台了《虹口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在调研本区美育软硬件建设以及资源平台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虹口美育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的学校美育导向;着力架构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搭建立体实施的美育网络;努力搭建开放多元的美育实践活动平台,有效开展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挖掘美育教育资源,优化美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机制;完善美育的评价督导制度。该《意见》的实施,使得区域美育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创建课程,设计区校两级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落实美育的主阵地。但美育课程绝不是孤立的。德智体美四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就拿做操来说吧,强身健体是体育;但明白学校让学生做操的原因,即运动的好处,这是智育;认识到要完成好这个项目,必须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又是德育;在活动中展现飒爽英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自然就是美育了。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虹口区开始架构区、校两个层面的美育课程体系。

  区级层面着力打造课程群,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系列课程中,获得持续的感悟和提升。2009年起,虹口建设“指南针计划”系列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实证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科学揭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凡的生命力、创造力及其源泉,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校级层面,鼓励学校结合特色,自主创新。曲阳路第四小学的“古船制作”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美育课程。古船的坚固缘于精妙的卯榫结构,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程体味古船的结构之美与创造之美。让学生从学习打水手结开始,到制作腰舟、独木舟、竹筏、木板船、乌篷船、沙船、福船等船型,其间还穿插了中国海洋史、中国名船等人文知识,包含了中国古人对于征服未知世界的勇气,体现了精神之美、文化自信。

  从2015年开始,我们配合新高考,在区级层面启动了一项新的课程——高中学生戏剧进校园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请专业的编剧、导演和舞美设计,每年为高中生创编一台大型舞台剧。

  “选修一门戏剧课程、学会一项戏剧技能、观摩一场戏剧表演、参与一次戏剧排练、推出一部学生演出的新戏”,是我们深化高中艺术课程改革的抓手,通过根植于各高中学校的学生基础以及艺术资源,为学生美育的体验式课程开辟新路径。

  学校是落实美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是践行美育的主阵地。区教育局分学段、分学科、分资源,分别提出中小学(幼儿园)推进美育的任务要求,着力构建一个立体的美育网络。

  注重师资,多渠道提升专业教师水平

  教师是落实学校课程、实现育人目标的核心力量。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美育的水平。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稳定的美育教师队伍,是落实美育的基础。近年来,虹口区从不同渠道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夯实美育根基。

  一是积极推进“学科高地、名师基地、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新秀”七层级的教师培养机制,从新入职的教师培养入手,通过层层带教、逐级提升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特级教师胡蕴琪,依托名师基地常年培养青年教师。一大批舞蹈骨干教师从这里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艺术骨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面塑”第三代传承人、北郊学校教师陈凯峰,将揉、搓、捏、拧等魔术般的工艺教给“徒弟”,让中华文化在更多的学校传承下去。

  二是加强区级层面培训课程建设,仅“十二五”期间开设的艺术培训课程就达10门,超过700位教师在培训中收益。培训课程的开发者除了区音乐、美术学科的教研员,还有基层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有专长及研究的一线教师。同时,聘请了上海戏剧学院范益松、糜曾等知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着力拓展高中教师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是着力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特别是在美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生班的学习,鼓励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教师报考。教育局对按要求完成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结业证书的教师,在学费上予以奖励并认定培训学分。

  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支持美育发展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在推进美育的过程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精品。

  “指南针计划”系列课程,既涉及古代文物、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涉及区域课程开发的诸多要求,单凭我们自己很难实现。虹口区邀请北京大学考古学院、上海博物院等一大批的专家学者,对古代文物的特质、呈现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论证;请市教委教研室的课程专家作为顾问,对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把关。也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将传统文化和美育结合,开辟了工作的新天地。

  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来支持美育工作。

  几年来,虹口区的“高中学生戏剧进校园课程”项目始终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英盛教育基金密切配合,联手推出学生大型舞台剧;鼓励相关学校与上海戏剧学院建立合作联盟,推进学校层面美育课程的建设;将学生的美育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机整合,为学生演员申报了志愿者服务学时。

  大力推进高水平艺术团与艺术联盟建设。通过文教共建的形式,提升艺术团的品质,培育艺术团的品牌,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艺术后备人才的“摇篮基地”和展示虹口学生精神风貌的“文化名片”。

  积极争取各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高水平文艺社团来我区中小学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来校开设美育讲座,聘请专业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成立工作室,开展传艺带教活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069847255 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