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建构核心素养模型发挥清华自身优势
2016-05-24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组织了主题为“核心素养的实施探索与成效”的教育沙龙活动。活动现场,来自国内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校长,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讨论,同时也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李强老师发言

  李强老师介绍说,窦桂梅校长带来清华附小教师团队在百年成志教育使命驱动下,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从清华附小的百年教育发展史、清华大学文化与国家教育发展方针、未来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三个立足点思考,并提出国家校本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学校“育什么人”的目标问题。

  从1915年成志学校建立到成志教育提出,清华附小百年来始终不变的是着眼于完整人的终身发展,让儿童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清华附小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即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五大核心素养不可分割、循序渐进,为儿童奠定“聪慧与高尚”坚实的人生基础。

  清华附小提出核心素养,将课程结构及原有课程板块做了的深度优化整合,即深化重要的“怎样育人”的路径——“1+X”课程。优化了“1+X”课程结构。“1+X”课程基于核心素养指向每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进行结构的优化。“1+X”课程中的“1”是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发展个性的特色校本化课程。核心素养素养怎样通过课程进行落实落地?学校探索出了三条课程整合路径:学科内渗透式整合、学科间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比如在优化整合国家科学课程基础上,拓展开发机器人课程,还有无线电测向课程,戏剧课程,以及附小刚刚取得国际成绩的OM课程。这些都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附小在X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考虑的是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尽量体现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以“学会改变”为核心素养导向,构建了学科间,甚至是超学科的课程,如应用创新STEM课程,强调实践创造与实践应用,培养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科学、艺术、技术、工程设计等领域,让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与人合作,促进科学素养的综合提升。目前形成三种类型课程,包括乐卡机器人课程,融合了科学、数学、技术;3C课程,融合了数学、科学、工程;DI(DestinationlmagNation)课程,融合了科学、美术、音乐等。

  清华附小课程与教学中心研究员林长山说,学科间整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通过学科间的关联、融合、交叉等不同形式的整合形式,充分发挥多学科合作的育人功能。并在多元、丰富的学习情境与路径体验中,深度理解主题,实现儿童创生意义的学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