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在北京的机场与火车站,许多代表委员双脚踏上这片土地,就会抬头看一眼天空。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重要日子里,需要代表委员们关注从天空到大地,从流水到森林,从城市到农村的无数问题与需求。把脉中国,问计发展。此时此刻,许多代表委员已经进入了两会工作模式。本报记者走访了他们,在倾听他们的讲述中,感悟今年两会的新颖之处。
“四个全面”是重头戏
两会之前,“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了中国政治生活中最热的词汇,代表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
“我预计,今年两会既是大家深入研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要场合,也将是凝聚力量推动落实‘四个全面’的宽广平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作为一个委员,我对此很赞同,也很关注。”
“四个全面”囊括范围极广,每一项都与13亿中国人息息相关。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都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对落实好“四个全面”的具体想法。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他告诉记者,希望在“四个全面”大背景之下,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解决农民工心理上的障碍,使得“农民真正成为市民”。
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于勇的期待更为直接,他认为,安徽已经整省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阜阳作为传统农区,要做好各项工作,让广大农村居民在新常态下激荡中国梦、共圆小康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