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汉字听写大会局限在古汉语断层中
2013-10-22

  汉字听写比拼缺少了些什么?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3年暑期周末黄金时间推出,自8月2日开赛以来,就引起社会关注,掀起一股“汉字热”。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及外籍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参赛,比赛以“报听写”的形式进行,选手们比拼“写字”。

  选手们面对的是诸多提笔难写,更难记忆的字词,如“骅骝、蝇营狗苟、轩轾、啁啾、溪刻、秕糠、抽抽噎噎”。对此,观众既有批评,更有肯定。批评者认为这种比赛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些“故意刁难人”,但更多的人把这种比赛上升到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来赞颂。与一些网友感叹“中国的文化太伟大、太高深了”相吻合的是对决赛的描述:15位选手共听写了近70余个高难度词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通晓古今、方言术语几乎全部涵盖到。

  然而,纵观一至五轮和冠亚军决赛考题,尽管听写的字词的确涉及天文地理,但还是让人感觉缺少了些什么,即缺少了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无论是古代科技还是现代科技的字词较少,因而这种比赛只能局限在对文字的读写记忆,甚至是局限在古代文化和古汉语的层面,难以借助这种平台传播科技内容,并引导科学思维和创新,至少未能利用这样的平台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

  以大文化的观点来看,科技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从应用的观点看,科技是揭示真理和规律,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提升素质的重要工具或武器。尽管汉字听写比拼涉及了一些科技的内容,但还是显得不足。

  例如,冠亚军对决的考题是听写“峨冠博带、鸡枞菌、秕糠、珉玉、及笄、伊犁河、瞋目切齿”等词。从大文化范围细分,涉及器物、服饰、文学、地理、科技等,但真正涉及科技的东西不多,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字词完全阙如。这是否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本来就是科技内容不多,还是其他的问题,可以存疑。

  即便不考虑李约瑟的7卷27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内容,也可以找到众多反映中国科技内容的汉语字词。字词和语音一样,只是语义的载体,从能说会写这样的载体中,人们更需要的是知道和领悟这些载体所承载的意义和内容。所以,汉字听写不应只是局限于纯粹狭窄的文化,甚至古代文化,更应当包含反映科技这种社会发展推进器的文化内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