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质量优良、环境优越、保障有力的首都教育,构建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环境,满足新时代首都人民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使北京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为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首都教育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先进城市,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有力支撑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适宜的教育、形成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眼首都教育发展未来,重点部署了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十二项战略任务:
一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细化各学段德育目标内容,实施一体化德育课程,把德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重视和加强美育工作,加强劳动和实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合力育人。
二是优化资源供给,提供更公平更充分的教育服务。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布局幼儿园,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规模,大幅扩大郊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标志性职业院校。分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围绕重点区域加强规划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实际需求,深化教育对口支援与合作。
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发展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教育。全面强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首都教育质量标准。健全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设施设备、教育用地等关键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针对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实习、考试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定指导性规范。构建首都特色课程教材标准体系。健全人才多元化发展培养体系,鼓励学校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系统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公平的考试评价机制,健全学校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四是服务首都发展,提升科技创新驱动的支撑能力。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市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实现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深度参与“三城一区”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实现创新人才的阶梯化培养。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五是立足传承创新,打造首都文化发展繁荣的高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文化建设,提炼学校精神,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活动,把握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拓展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加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依托首都社会科学资源优势,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六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严格执行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控制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强化基础教育支撑引导作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整体提升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水平,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七是推动合作共赢,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加强教育领域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树立“留学北京”品牌,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国际化特色学校,完善涉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广泛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分享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
八是倡导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创新师德管理机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完善教育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全面优化教师管理方式,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联动机制,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和发放办法。对贡献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显著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九是适应科技变革,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市级主中心、区级和高校子节点协同工作的教育云基础环境体系。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成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接。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信息化教育管理模式,推进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十是满足学习需求,构建融通便捷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学习者成长成才立交桥,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畅通学习成果转化渠道。完善全民终身学习制度环境,建立各类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学分标准、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拓展继续教育渠道,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社区学院提供多样化教育与培训项目。增强社区教育供给,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不断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
十一是强化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教育投入机制,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推进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优化教育投入使用结构,推动投入重点向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教师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转移。加强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审计与绩效评价,全面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十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育法规实施机制,完善教育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政府教育治理方式,推进教育科学民主决策,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实现教育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便捷化。增强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依章程自主办学的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教育治理机制,提升社会参与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育督导能力。依法保障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强化教育治理事中和事后的督导。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