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新课标和课程方案的落地实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携手翼鸥教育ClassIn发起“新课标领航计划”,第三期线上线下共研营分两个阶段,线上共研营从7月10日开营,共吸引1600多名教师参与,线下共研营也于8月15日-17日和8月18日-20日分别在上海和苏州成功举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优秀教师。
与传统的师训课程不同,新课标领航计划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领衔设计开发,并采用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实施培训,重实操重落地。
线上共研营的课程围绕《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展,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吴刚平教授、安桂清教授、周文叶教授、杨晓哲副教授、肖思汉副教授等担任授课专家。
线下共研营则以“数字化助力新课程落地,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两天的研学课程均邀请到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教授和一线专家导师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评价设计、分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数字化教学创新等主题开展讲座,在小组合作共创优化学历案时入组指导,并在学员分享后再开展点评等高位引领工作。
崔允漷教授以《如何设计一份好的学历案》为题,首先为老师们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指出了大单元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契合点和挑战点。其次,崔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想得到的美丽”“看得到的风景”“走得到的景点”为喻,让老师们很好地理解了何为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只有三层目标相结合,才能让学期目标靠近课标。最后,在单元大任务的设计上,崔教授建议学用结合,设计知行合一的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原嘉兴一中卢明校长、周文叶教授和特级教师齐华老师分别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时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三个维度分享了如何对单元学历案进行优化。
卢明校长指出,撰写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时,可以结合课标、教材、学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目标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要切实可落地,只有指向学生的行为表现,才能实现可测可评。
周文叶教授强调,设置单元目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可以通过设计大任务或大问题来实现。从“我教完了吗?”向“学生学会了吗?”的转变,需要通过评价来完成,课时评价任务需要和目标的主题、深度、广度、表征一致,描述为学生要做的一件事,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这要求老师以逆向思维进行设计。
齐华老师分享了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的四个关键点:第一,要改变以往组织课堂的语言,通过学生的立场、学习的立场来设计课程;第二,单元之间、课时之间需要体现学习的进阶性,在目标进阶上不断核对落实目标、在活动进阶上不断分解完成大任务、在能力进阶上要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第三,评价需嵌入在学习过程中,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框架搭建起支架,检测目标是否可以达成;第四,单元导学要根据学情设计,对低年龄段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师生互动。
讲座最后,杨晓哲副教授以第二期新课标领航计划中来自上海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一份数学学历案为范例,讲解了一份好的学历案需要具备的三个特点:明确定位、要素到位、素养站位。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杨晓哲副教授还以《数字化教学创新》为题作报告,向老师们提出了如何将技术与教育教学更好融合的建议。他认为,将线上和线下课程深度融合,需要具备5个数字化要素:数字环境、数字资源、数字任务、数字交互、数字评价,应该从技术的定位出发,探索学习环境和方式的变革,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线下共研营重在实操和落地。专家讲座结束后,老师们按照学段学科分组,与同校或跨校的老师共同打磨一份大单元教学设计,集思广益完成共创,专家们分别为各个小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张婷婷老师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刘海静老师作为优秀学历案代表进行分享。最终,上海研学营输出35份学历案,苏州研学营输出27份学历案。评选出的优秀学历案还进行了互学互评。
“崔允漷教授经常举例的‘狗头-狗身-狗尾巴’,启发我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从课例到大单元设计,应该有‘狗’的整体思想,也要有‘分解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生‘有头有尾能运用’,真实地经历‘学会’‘会学’‘会用’的课堂学习。”“卢校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想想以前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经历过昨天的学习,我意识到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和精准性,目标是灵魂。”“专家引领,进组指导,感觉一针见血醍醐灌顶,对大单元学历案有了重新的认识,相比以前的学习更具实践操作了。”经过两天的充实学习,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研学活动的体验性强、操作性强,让自己收获满满。
据悉,新课标领航计划已举办三期,累计报名人数近万。第三期的沪苏两场线下共研营,是在前两期领航计划举办基础上的一次进阶,通过大单元设计优化指导,进一步增强了老师们对新课程的认知和理解,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是在育人理念上,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目标,落地到所任教的学科目标、单元目标,深化新课标导向的理念。二是在课程结构上,帮助教师学会设计进阶的学习任务、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们展开真实情境的学习。三是在课程结果上,指向了学业质量标准,帮助教师设计和细化学习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提示:该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该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