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4-08-1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作者:

各区教委,燕山教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4年7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

  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教育部等三部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号)、教育部办公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材厅函〔2023〕3号)等文件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充分发挥教研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支持育人方式变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的专业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要求

  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实现“四个引领”“四个服务”和“四个提高”: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引领学生高效学习,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领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推进教研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研究领域、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组织机构六方面实现变革,推进优质教育要素跨越区域、校际、学段、学科边界,在育人新载体内畅通流动和重组,加快推进构建教育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专业高效、支撑有力的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教研体系,以高质量教研支撑引领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教研工作体系

  1.强化市级统筹指导。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市、区、校(园)三级教研为主体,以中小学幼儿园为基地,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教委统筹规划指导全市教研工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重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建立市级教研基地,加强对教育教学基本问题、关键环节的研究;强化对区级教研机构的业务指导,定期评估区级教研工作效果;建立覆盖式“全域教研”、前瞻探索式“实验教研”、诊断提升式“实践教研”机制,每年对各区精准问诊、有效指导。加强与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考试评价、教育信息化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优秀专家组成的专业支撑力量。

  2.落实区级教研主责。区级教研机构按照市级要求做好区域教研工作规划,开展区域教育教学研究,监测区域教学质量,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坚持重心下移,帮助学校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课堂诊断与指导,落实常态教学评价,指导学校改进教学,形成研、备、教、学、评一体化格局。探索集团教研、学区教研新方式,对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本教研实行全覆盖指导,定期开展业绩考评。

  3.提高校(园)本教研质量。中小学幼儿园要完善校(园)本教研制度,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常态教研活动。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加强精准指导,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加强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作用。

  4.打造大教研共同体。构建“一横两纵”大教研格局,横向建立学科、学校(集团)、学区、区际教研共同体,适应教师交流轮岗等新需求,开展学科一体化和跨学科共同教研;纵向建立市、区、校(园)三级教研共同体,市、区教研机构定期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视导与调研,通过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示范课、教研展示、研讨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诊断问题,改进教学。特别是在教育集团等育人新载体内建立纵向教研共同体,支持服务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贯通式连续培养。

  5.创新开展“全域教研”。建设教研基地、教研工作坊等教研共同体,围绕重点任务,覆盖全市各区,开展全领域主题化研究,打造“全域教研”品牌。探索建立京津冀协同教研机制,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交流,增强首都教研的辐射力、影响力。搭建区域、学校之间交流展示平台,在全市发现、培育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促进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转化和落实落地。

  四、推进教研重点工作

  6.深化全面育人研究。立足育人根本,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研究。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将“五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策略、方法和机制。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将学科育人思想与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各学科育人目标、育人模式有机衔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推进教研工作从关注“育分”转向更加关注“育人”,从关注“教学”转向更加关注“教育”,从关注“研教”转向更加关注“研学”。

  7.加强重点领域研究。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对教研工作的新要求,增强教研的针对性、时效性、精准性。聚焦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各学科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迁移的能力。及时跟进中考改革,针对开卷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等新变化,指导学校做好教育教学适切改进,实现教、学、评协同一致。加强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研究,推动学校增强指导实效。推动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推进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研改革,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评价。

  8.落实课程方案要求。做好国家课程方案育人“蓝图”转化落地研究,因地制宜细化市、区、校三级育人“施工图”。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建设首都特色地方课程,指导完善校本课程,强化三类课程协同育人。落实学校课程实施自主权,指导学校构建特色课程育人体系。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注重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在开齐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指导学校增强课后服务针对性,强化课内课后一体化设计,引导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加强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和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开展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监测研究,健全监测反馈改进机制。

  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减负提质。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试点先行,攻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等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需于校、问需于师、问需于生,引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个性化学习指导。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内容重点、教学指导及实施建议等,指导教师用好教材。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开展核心素养立意的考试评价、教学评价研究,推进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加强质量评价研究,研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路径。

  10.人工智能赋能教研。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基础教育变革,加快推进北京教育数字化转型。坚持“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以智助管”,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教研,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样态的能力。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构建数字化背景下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索研发智能教师助手,高效管理教育资源,精准分析学生动态学情,常态化支撑教师备课、授课、评价等工作。探索研发数字教师、智能学伴,在各领域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更高水平推进减负增效提质。

  五、打造高素质教研队伍

  11.配齐配强教研员。市、区两级教研机构配齐配足各学科专职教研员,并根据需要在中小学幼儿园或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聘请符合条件的兼职教研员,着力打造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研员队伍。完善专职教研员准入标准和遴选机制,教研员应符合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等基本条件,原则上应有6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具有中级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称。

  12.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教研员动态管理机制,打通教师和教研员之间双向流动通道。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优秀一线教师到教研机构交流轮岗机制。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要到中小学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教研员交流机制,鼓励教研员到高校、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挂职交流。对不履行职责、违背职业道德、不适宜继续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及时调整出教研队伍。

  13.完善考核制度。市、区两级教研机构要明确不同岗位教研员的考核机制、考核标准,加强对业务能力、指导能力、职业道德、学术诚信等方面综合考核,将一线教师和学校对教研员的评价作为重点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教研员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各区要对教研员每学期到学校讲授示范课或公开课、组织研究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等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市、区教研机构向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报告制度,切实提升教研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实效。

  14.促进整体提升。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一体化推动教研员队伍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本领的整体提升。市、区两级健全教研员培训制度,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培训。加强教研员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学习作为培训公共必修课。每年设立若干重点项目,组织教研员开展课题研究。教研员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执行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社会科学研究等系列。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工资待遇,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研员予以表彰奖励。

  六、完善教研保障机制

  15.加强组织领导。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分管基础教育的领导原则上应同时分管或联系教研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强化教研机构专业属性,把教研员从繁琐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教研工作。

  16.强化经费保障。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研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足额保障教研机构日常运转及组织开展教研指导、学科基地建设、重要课题研究的经费需要。中小学幼儿园要切实支持校(园)本教研顺利开展。

  17.加强督导评估。市、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研工作列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专项督导和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重点督导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工作实效。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行为和对教研机构及教研员实施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