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秋日的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望小学暖意融融,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展示暨绍兴市综合实践活动许惠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为核心议题,汇聚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通过专题分享、课堂展示、案例交流等形式,全方位呈现综合实践课程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为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
理念引领:顶层设计明方向
活动伊始,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许惠校长以《道美于心,大家于行 —— 集团化办学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样态》为题展开专题分享。她结合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课程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集团如何打破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间的壁垒,将分散的学科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许校长强调,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 “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调用多学科知识。这番分享不仅为在场老师构建了清晰的理论框架,更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课程建设思路,让大家对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课堂践行:真实场景炼真知
课堂展示环节则将理论落到实处,工作室研修员东望小学傅文雯老师带来的《谁是东望最可爱的人?》采访指导课,成为跨学科实践的生动范例。这堂课源于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真实需求 —— 新学校建成,需要挖掘校园里为新学校建设默默奉献、乐于助人的“可爱的人”的故事。课堂上,傅老师并未局限于单一的语文表达教学,而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运用数学思维设计采访问题清单;再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沟通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结合美术知识绘制人物故事漫画,将采访所得转化为生动的可视化作品。整堂课以“做中学”为核心,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采访方法,更学会了跨学科思维,深刻体会到校园中的温暖与感动,在场老师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真正让知识“活”了起来。

成果荟萃:案例展示拓思路
在案例分享环节,工作室两位研修员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拓宽了跨学科教学的思路。西子小学楼燕老师带来的《以“素鸡之谜”驱动跨学科学习》案例,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豆制品“素鸡”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探究任务:科学课上分析素鸡的成分与制作工艺,数学课上计算素鸡的成本与售价,语文课上撰写 “素鸡美食文化” 短文,劳动课上动手制作简易素鸡。学生在 “解锁素鸡之谜” 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真正实现了 “生活即课堂”。庆同小学陈珍珍老师分享的《从课堂到市集:家乡文创设计与推广》案例,则展现了跨学科学习的延伸价值 —— 学生以家乡诸暨的西施文化、珍珠产业为主题,分组完成文创产品设计(美术 + 语文)、成本核算(数学)、市场调研(道德与法治 + 科学)、市集推广(英语 + 音乐)等全流程任务,最终设计出的珍珠饰品、西施故事绘本等文创产品,还在校园市集上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两个案例证明,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赋能:精准指导促提升
活动最后,诸暨市教研员胡仲德老师进行理论提升。他高度评价本次研修活动 “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并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胡老师强调,未来中小学教育应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聚焦 “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成长”,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同时,学校需加强资源统筹,构建 “教师协作、家校联动、社区支持” 的育人网络,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更充足的保障。他鼓励在场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全面成长。

此次基地学校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许惠名师工作室成员搭建了交流共进的平台,更是通过基地学校的经验推动了诸暨市中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入发展。相信在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探索下,跨学科教学将绽放更多精彩,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投稿: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许惠 邵胆飞 傅文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