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1中考语文作家之:铁凝、冯骥才
2011-07-27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5."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6分)

  16.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2分)

  17.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分)

  18.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4分)

  19.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5.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第二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准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我" 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情。

  16.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人格魅力。

  17.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做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那时,"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故称"大言不惭"。

  18."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

  19.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

  20.徐光耀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孙犁及他的作品那里谙熟"为文先为人"之大道。其实,不仅"为文",为任何事,亦应如此。

  冯骥才

  【作者简介】

  1942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现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家文艺家协会主席。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2010年4月27日当选全国文联主席。代表作品《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思小说",并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