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初中地理:中国概况
2016-11-09
资源库

  4、洪涝原因

  A.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大,集水量多,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上中游落差大,水势迅猛,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

  B.人为因素: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分洪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四川盆地,汉江,湘江,赣江等流域集中汇水造成长江中下游水位急升,泄洪能力差,洪涝灾害随时发生。

  八、黄河概况

  1、发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

  2、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3、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干流长度:中国第二长河。

  5、注入海洋渤海。

  6、冬春季易发凌汛。

  九、黄河水系及水文特征

  1、上游:逢源头到内蒙古河口镇,支流为洮河,湟水。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

  2、中游:自河口镇到河南旧孟津,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3、下游:自旧孟津至山东入海口,主要支流洛河。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十、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流域是文明发祥地,农业发达,人口众多,能源丰富。

  1、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大型水利枢纽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盛公,万家塞,三门峡,小浪底等。

  2、引黄灌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历史悠久,中下游引水工程:引黄入晋,引黄济青。

  3、水土流失及治理

  加强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

  中上游开展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修建。

  4、地上河

  成因: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危害:人工筑坝束水,河堤决口泛滥。

  治理: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治理沙漠,加固堤坝。

  十一、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分析

  1、下游来水少。

  2、工农用水量大。

  3、人口生活用水量大。

  4、大面积屯下水漏斗区。

  5、大气增温,蒸发强烈。

  十二、京杭运河概况

  1、起止点:北京-杭州。

  2、长度:世界上最长运河。

  3、河通水系:海黄淮河,长江,钱塘江,现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设施。

  4、目前通航河段:山东济宁-浙江杭州。

  十三、珠江水系组成

  1、水系组成。

  1)流往云贵高原,南岭山地,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入南海。

  2)通航里程仅次长江。

  3)支流众多,水系稠密,由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水系组成。

  十四、珠江的水文特征

  1、水量丰富,仅次长江。

  2、水位平衡,季节和年际变化小。

  3、含沙量少,植被多,石灰岩广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20380559 2016-11-09
SRC-20380559 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