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王政权:从陶行知喂鸡吃米的故事说教育
2024-09-12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写在新学年开学之际

王政权(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哲理的教育故事,激励着我们教育者不断地深思教育和实践探索。

  有次在武汉大学演讲时,陶行知先生特意带去了一只公鸡和一把大米,这让与会的师生很是诧异。一开始,他将米握在手中,用另一只手按着公鸡强迫它吃米,结果公鸡受了惊吓,不仅不吃米还扑棱着翅膀乱飞。而之后,陶行知将米随手撒在讲台上,远离公鸡不去管它,公鸡却主动跑去啄起了米。就在台下的观众一头雾水的时候,陶先生说: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教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这一开场说明才让在座师生明白了会前陶行知先生喂鸡行为的目的。结合当前教育实际,陶先生喂鸡吃米的故事仍然意义非凡,他依然给我们教育者带来许多教育智慧的启示。

  教育需要还学生主动成长。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从学习新课标中得到答案,即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不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全面的发展、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认为这只讲对了教育的被动影响一面。我们应该说,教育是种子自行发芽破土而出的内在迸发,就像不畏石头重压也要曲折而生的春笋,总要自己冒头享受阳光雨露。反观学生的成长,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曾经压制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或者曾经武断地让学生服从师道的尊严而泯灭了他们的独立思想。比如:有一节语文课例,老师教授《麻雀》一课,问学生:“麻雀妈妈是怎样跟猎狗进行搏斗的?”冷不丁有位学生说“老师这只麻雀不一定是妈妈,也许是爸爸”老师猝不及防,愣了一下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学生笑答“书上没有说是麻雀爸爸还是麻雀妈妈,我是猜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别的学生受到启发,有的说是妈,有的说是爸,还有的说是爷爷,课堂上空前的活跃让教师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作答。假如我们教师有着灵活的课堂应变机制,及时关注课堂的生成,以学生为主体,还主动思维给学生个体,这节课一定可以上成一节令人刮目相看的好课。试想,如果该教师顺应学生个体的思维,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思考来说明麻雀爷爷、爸爸、妈妈等的行为,一定会有很多精彩异样的结果,因为在不同角色里,他们的认知和言行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真正地把主动还给学生,我们就一定可以遇见更加有趣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学生主动生成的知识也一定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教育需要宽松的环境创设。传统教育模式下,我们都习惯了“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评价,在一条条的规矩中,孩子们往往步调一致地在“听老师话”中前行,渐渐地失去了他们本有的天真,以至于有时甚至违心地盲从。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数学家罗素有一次来中国讲学,他提出了“2+2=?”,下面听课的数百人竟然面面相觑、无人作答。最后还是罗素说“2加2等于4嘛!”,全场听众哑然。足可见,我们不能过度地迷信和崇拜权威,否则会连最基本、最简单的事实也不敢认定,假如真的那样,创新就会无从说起。因此,我们需要为受教育者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说真话、敢于怀疑和质疑、敢于提问和发表见解。特别是现在的课堂,我们更应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开发学生们的个体潜力,不断地促进和丰富他们的认知。当然,我们说的宽松不是自由放纵,适当的纪律约束还是必要的,我们要提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行动,让学生在真“解放”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

  教育需要有益的精神食粮。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可见,太阳是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有益物。那么,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同样需要我们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当前提倡“双减”和加强课后服务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更应为适应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开发学生认知、拓展学生兴趣、发扬学生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锻炼中收获富足的精神食粮,促进他们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真认知。从而让学生心有所向、各取所需,真正地有效率地“上好学”。比如,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感受辛苦和收获、认知作物和积累劳动经验。特别是对现在的学生,劳动已然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必然会再现分不清小麦和韭菜的笑话。因为我身边就有位老农告诉我,一个刚分配的小姑娘去他摊位上买菜,居然把小葱当成了韭菜,说是买去炒鸡蛋,你说这样的事例还少吗?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这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教育需要科学地思索探究。有位教育大家认为: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行为,他认为创新始于问题意识。当今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质疑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质疑精神、探索精神注入日常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学习交流之中,陶行知先生就曾对“教死-教活”有个比较,他说:“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他还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地,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我想,作为新时代教育者,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应互动,随时激发学生思考灵光,引导他们探索分析现象,区分表征和内质特点,从而探究获得知识的本质和本真。

  又是一年开学季,当我们满怀信心和希望地走进课堂时,我们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一定会给我们老师新学年的教学带来无限的新的生机。

  (作者简介:王政权,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英语教师;荣获黄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黄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供职于歙县教师进修学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91952092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