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家长课堂 | 丁亚红:用爱和理解陪伴孩子成长
2020-04-29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案例背景」
  每年开学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生会拒绝上学,他们或哭闹或软抵抗,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就是不愿意上学,这种想象尤其表现在低年级儿童身上。也许孩子们的理由是怕老师、没有完成作业、头晕、肚子疼、被同学欺负、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但是当家长们自以为帮助孩子们解决了这些所谓的外部矛盾后,孩子仍然强烈抵触上学。
  小Q就是其中之一。从9月份开学到预约心理辅导老师,她已经断断续续一个半月不上学了。家长非常着急,带领小Q跑了多家医院,做了多项检查,无果。万般无奈,小Q的家长想到了心理辅导。
  「案例探讨与分析」
  一、了解小Q的苦恼
  小Q,女,8岁,小学二年级,成绩优秀,美术好。爸爸生意人,妈妈全职。爸爸出差多,一般家里只有妈妈和小Q.
  幼儿园开始,每到开学季,或者有换老师的情况,小Q都会哭闹不去上学。二年级的国庆假期,小Q不愿意上学,理由有很多种。通常晚上睡觉前,小Q会主动保证第二天去上学,但第二天早上闹情绪不去。小Q睡眠不好,有时候会做噩梦害怕,半夜起来看书,有时候懵懵懂懂地跑到爸妈房间拿衣服,像梦游一般。爸妈非常着急,去专业医院就诊,医生说器质上正常。
  二、被焦虑困扰的小Q
  用萨提亚模式的个人内在冰山比喻,小Q的行为是抗拒上学,起因是在学校里吃饭慢被老师批评,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担心被老师扔书包,害怕考试考不好等,她采取逃避方式。小Q很焦虑,缺乏安全感。在她的观点里,爸妈吵架离婚,没人在乎自己,她期待有人能够关注她,就像那张纸一样,有价值。同样,爸爸一人辛苦养家,也需要有人能够感受到他的辛苦,妈妈全职在家,随着女儿的长大,妈妈渐渐觉得不被需要,觉得没有价值,家庭氛围就是紧张焦虑的。
  究其根源,从家庭角度看,爸妈争吵的夫妻关系,小Q没有安全感,妈妈指责型的家庭教育影响亲子关系,小Q对上学的害怕、恐惧、担心情绪就像一个缓冲器一样,她用焦虑稳定了家庭的三角关系。
  三、探索小Q的内心
  初次见面
  咨询师对小Q的第一印象:活泼,干干净净的打扮,单眼皮,笑眯眯,皮肤黝黑,父女关系好。小Q玩沙盘游戏,爸爸把相关情况复述一遍。爸爸说了小Q制作的绘本《一张纸的故事》:一张超市货架上的纸,突然有一天被人买走了,纸很害怕,它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如何,担心会被揉成团扔进垃圾桶,后来那人在纸上画了画参赛,获得第一名,纸很开心。
  综合先期的信息,咨询师拟定用家庭模式咨询。
  商定目标
  第二次一家三口准时到达,咨询师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保密原则,签订《知情同意书》,解释用家庭模式咨询的原因,大家自我介绍。咨询师问询了三人咨询的目标。小Q想玩沙盘,爸爸想知道小Q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妈妈希望小Q能够快乐。
  所用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自由说,自由听,引导家庭成员做好咨询准备。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营造安全的咨询氛围,与家庭建立信任的咨访关系。
  经过交流,感受到因为小Q拒绝上学,近期的家庭情绪非常紧张、焦虑,咨询师给家庭布置一个作业,只在咨询室里讨论小Q不上学的话题,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小Q承诺可以在爸妈的帮助下在家主动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爸妈能够相信小Q.
  蜕变的历程
  第三次是妈妈和小Q,爸爸出差。爸爸和小Q一起时会谈到很多小Q的信息,也会表达自己的反思。妈妈和小Q一起时就没有很多话,母女的互动会呈现对对方的不满和指责。这一次,爸爸没有遵守承诺,在家要求小Q上学,小Q不去,爸爸恐吓小Q“要弄死她”,小Q很害怕。咨询师批评了爸爸,并请妈妈转达,大人也要说话算数。
  第四次一家三口一起来。
  咨询师采用天气报告的形式让彼此之间链接。家庭成员表达最近的情绪,爸爸说心情不错,焦虑减轻,妈妈说感觉还不错,没有和爸爸吵架,小Q说还行。爸爸希望自己有个好心情,能够和小Q一起成长,妈妈希望自己有耐心对待小Q不上学的问题。好消息是小Q坚持上学三天,爸爸或陪在班级,或陪在办公室。家庭成员表达了对彼此的欣赏,爸妈看到小Q的进步很开心,小Q表扬爸妈说话算数。咨询师回馈了看到一个能够自我反思、会表达、会彼此欣赏的家庭。
  第五,六次是爸爸和小Q.爸爸说妈妈在逃避,担心被咨询师“看穿”。爸爸和小Q认为妈妈脾气不好,咨询师问小Q:“妈妈没来,我们这样好像是在说妈妈坏话?”“没有啊!妈妈本来就是这样的。”小Q不以为然。咨询师问如果妈妈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否愿意给妈妈机会,小Q表示愿意。
  这一周小Q能够坚持每天上学,但对考试有担心。
  第六次是学期末,寒冷的大雪天气,小Q能够坚持上学,上美术辅导班。爸爸腿摔坏了,小Q体谅爸爸,不要爸爸送。能够和爸爸交流以前因为不上学发生的矛盾并且父女俩相互道歉和体谅,近一个月的时间,只有几次不太想去上学,经过和爸妈的交流,最后都坚持上学。
  坚持家庭模式咨询,咨询师再次邀请妈妈一起参加。
  圆满结局
  第七到第十次,爸妈小Q坚持一家三口来咨询。咨询师带领家庭成员巩固了天气报告模式。爸爸心情越来越好,妈妈为自己的改变开心,小Q愿意正常上学。好消息:小Q能够坚持天天上学,回家主动和爸妈交流在校情况,尝试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慢慢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喝水,不需要妈妈督促,坚持完成长达两小时的美术作品,不再担心老师批评,不再担心独立完成数学附加题。妈妈不啰嗦,不骂人,爸爸更有耐心。爸爸理解妈妈常年照顾家庭的辛苦,妈妈体谅爸爸一个人做生意养活全家不容易。家庭成员学会真诚一致沟通,彼此信任、诚实,相互支持。
  四、愉悦小Q的进步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成功达成目标的咨询,好的地方:首先咨询师努力营造了一个温馨安全的咨询环境;其次坚持了三人同行的家庭治疗模式;第三,咨询师提出让是否上学的问题留在咨询室,是个很棒的操作;第四,咨询师对自己判断的强大自信,是这次咨询成功的重要保障。
  整个过程中,家长改变意愿很强,咨询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结果也令人满意。整个过程中咨询师感悟到一些咨询技巧:1“沉默”似金。咨询中,小Q沉默时,爸妈会催,会急,这就凸显出他们一家三口通常的沟通模式。小Q保持沉默时,父母一催,小Q就不吭声。父母越是着急,越得不到回应。孩子会有被压迫感,所以选择“沉默”。久而久之,父母代言,就出现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局面。2家庭教育中,家长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瀑布式的道理一泻而下,自己苦口婆心,以为孩子应该懂,但真达不到大人希望的理解程度。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在家庭辅导的模式中引导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体验真诚一致表达,有效沟通,将此模式迁移到常规家庭教育中。
  和谐民主的家庭更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会教育的父母永远和孩子一起成长。
  「后记」
  遵循心理辅导伦理,心理老师对小Q做了一个回访。如今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小Q语文成绩一直都是班级第一,曾经担心是否要参加课外培训的英语科目是小Q的最爱,数学也在班级名列前茅。小Q的学习一直都很主动,再也没有不上学的行为,生活也被小Q安排得井井有条,美术是小Q的业余爱好。每天小Q都很充实开心,有困难有想法都会和父母交流,父母对小Q的现状很满意。
  温尼科特认为做一名60分母亲就足够了!家庭也是如此,没有十分完美的家庭。一个理想的家庭,是一个有能力修复的家庭。有交流有沟通有交集就有冲突和矛盾,每一个正常的家庭都会有“问题”,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一开始小Q的父亲就很智慧地反思:同在一个班级里,为什么人家的孩子没有我家孩子反应这么大、这么抗拒上学?肯定有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所以父亲特别主动,积极配合,母亲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看到自己内在小孩的需求,意识到夫妻关系是否稳定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家三口在这次事件中反而加强了家庭成员的凝聚力,父母也意识到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支持力量,心理老师耐心陪伴并见证了一个家庭的成长过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本文作者 | 丁亚红 系南京市天景山小学一级教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