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李丽华:遇见她,遇见美好
2018-09-21
中国教育在线

  李丽华,延庆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人生就是一场美丽的相遇,遇见李老师,也就遇见了一切美好。那一年,他遇见了她,由于右手先天发育不全,这个帅气的小男孩眼神中永远藏着那么一丝犹豫和躲闪。他总觉得自己是个小怪物,拒人千里之外。为了帮助他克服自卑的心理,李老师多方查阅儿童心理学书籍,寻找良方。李老师特意组织孩子们玩“做相反”的游戏,在这个交替举左手和右手的游戏里,得了冠军的他兴奋至极。还有“拳头对对碰”的游戏,终于让他和班里的孩子们玩儿到一起。在李老师的悉心呵护下,他几乎忘记了身体的缺陷,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像个小太阳一样浑身发光。遇见了李老师,他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大班毕业时,他扑入李老师怀中,“老师,我想把您带到一年级去!我舍不得您!”那一年,她遇见了她,初生牛犊的这位新教师主动承担了“新教师展示”任务。唱歌有点小跑调儿,却非要挑战音乐课。当时,李丽华是教研组长。她建议改选更容易把握的语言课,并不厌其烦地帮助修改教案,还亲自示范教学,与这位新教师一同找感觉。展示成绩出来了,这个“小牛犊”得了第一名后激动地抱起李丽华“李姐,遇见您,可真好!”

  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有别于其他学段的,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明确指出: “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学前儿童的这一学习特点是有其年龄段特征、认知特征的特征等所决定的,学前儿童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的有趣,学的有效,学的有用。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学前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具有与身居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他们想了解想知道的,学前儿童对世界了解和探索的过程就是他们的学习。在这个阶段,提升学前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自主独立不依赖。

  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立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长如果想要想学前儿童有很好的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充分放手,让孩子独立起来,孩子自主独立的过程正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学前儿童期尤其是小班阶段是掌握生活本领的重要阶段。在学前儿童园中我们发现小班初入园有很多的孩子大便后不会自己擦屁股。在很多的家长的认知中,这个事情孩子小做不了,大人是可以帮着做的。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一次很好地学习过程,她们通过学习过程知道自己上厕所的时候要先拿纸,自己大便需要用纸的多少,如何将自己屁股擦干净,过程中感受不同手纸的材料、质地等等。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里面有很多看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家长要重视这样的学习机会,教孩子做事情,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的过程为孩子建立的是愿意学习一些事情,也相信自己能够学会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性培养是学前阶段学前儿童自主学习的基础,为她们今后学习知识奠定很好地基础。

  二、呵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前阶段的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她们喜欢去探索。这个时候家长要认识到这就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机会,当发现他们对某些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当他们不断追问“为什么?”的时候,她们已经开启了主动学习的探索模式,这时候家长需要保护好她们的好奇心,支持他们去了解。小孩子最爱问的问题就是“妈妈,我从哪里来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的则“聪明”的转移孩子注意力说:“你今天是戴粉色的头花还是什么颜色的?”或者直接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这些看似聪明的做法其实错过了孩子的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这个时候家长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孩子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借助《小威向前冲》《宝宝哪里来》等图书或者动画来让孩子了解。跟孩子交流:“我们想知道答案,还可以干些什么呢?”这样就隐性的引导孩子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可以询问他人、从书本中、上网查询等寻找的解决办法。

  三、大胆放手鼓励亲自体验

  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让他们在实地、事物、实景、实情中亲自体验,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到风景区游玩中,欢欢看到了一块大石头,这个石头有一人多高,他想爬上去。一般的家长看到这种情形,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为了安全制止这种行为,另一种是直接抱起他,放到石头上。欢欢的家长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没有阻止他。只见他从几个面尝试了一下,可是石头太大了,他尝试了几次没有成功,这时候他向爸爸求助,爸爸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呢?我该怎么做呀?”欢欢说:“您蹲下我踩着您的腿试一下。”这样还是不行,欢欢说:“您用手托着我试试。”最终欢欢通过自己的努力爬了上去。这样的一个放手亲自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关注兴趣和需求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能够发现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支持他们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一天电视上演海盗,笑笑看到了对海盗的眼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一个劲儿问妈妈:“海盗为什么要戴眼罩呢?他的眼罩是用什么做的呀?”笑笑妈妈说:“当然是他的眼睛坏了才戴眼罩呗。”可笑笑歪着头说:“是这样的吗?他们的眼睛都只坏一只呀?”妈妈也被这个问题吸引了。妈妈赶紧说:“这还真是个问题,我们怎么能够知道答案呀?”“咱们上网查查吧。”于是两个人开始寻找答案,最终了解到了原来海盗是为了能够在光亮和黑暗的环境里都能用眼睛看清楚情况,才有意的罩住其中一只眼睛的。后来妈妈和笑笑还自己也做了眼罩尝试玩海盗游戏。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兴趣让她主动的问“为什么?”也让他主动地学习寻找答案,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有些事情光凭我们主观认知是不行的,案例中的妈妈也学习到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五、“试误”也是学习。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尝试—错误”是指个体不断地操作新的行为动作,再不断地出错,从错误的事情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加以改正,得出对的结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试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长允许孩子“试误”是对他们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的保护,也是对他们学习的专注性、坚持性的培养,更是对学前儿童积极地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这个过程是让孩子逐渐学会解决问题,不断挑战自己,直至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我们还记得爱迪生的《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吧,正是他的这种不断挑战自己,通过不断“试误” 才会有他经过1001次实验,成功发明了电灯,造福人类的奇迹发生。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墩子在玩自己的电路玩具,一会儿爸爸发现,电路玩具的弯曲的线路变成了直线。而墩子此时却兴奋的说:“爸爸快看,我能把它变形。”说着就把弄起来,一会儿弯一弯,一会儿又捋直了。这个时候,爸爸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研究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导他思考:“如果还想玩原来的游戏怎么办?”墩子发现不能恢复原样了,于是他问爸爸:“我们自己可不可以做一个这样的玩具呢?我们用不容易变形的材料能不能做出来?”带着这样的问题,他们开启了探索学习之路。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好像经常出现这样“破坏玩具”的行为,我们家长要有一种判断就是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如果是他们主观破坏行了,那么就用后果体验的方法,让孩子懂得破坏玩具的后果就是没有玩具可玩。如果是如墩子一样的行为,那么就引导他们面对问题,积极解决,也许就会看到今天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未来可能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

  六、做好学前儿童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在学习上也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想让孩子爱上看书,那么家长就要时常捧起书本,或者与孩子一起看书;如果想让孩子喜欢运动,那么就要时常带着他奔向运动场;如果想让孩子喜欢探索,那么就要时常与他一起探索游戏······

  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交往,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进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亲子沟通中,家长处于主导地位,其亲子沟通素养对沟通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与学前儿童进行沟通。

  一、尊重学前儿童的话语权

  尊重是进行良好的沟通的前提,学前儿童虽小,但是他们需要尊重,跟需要有在尊重基础上的亲子沟通。并且学前儿童的沟通能力是在不断学习中发展起来的这时候就要求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榜样示范平等对话:还记得《爸爸去哪儿5》当中,陈小春对待儿子陈胤捷Jasper,在节目中因为只有4岁的小小春腿短走路比较慢,陈小春多次怒吼“Harry up!”(快点走!)从这样的沟通方式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权威家长。大多数孩子遇到这样的家长之后,更多的是听家长的安排,顺从服从,长此以往的话,孩子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甚至为了讨好家长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产生说谎的现象。节目中的陈小春的儿子,没有这样,这与他平日里与妈妈的相处有很大关系,所以Jasper反而很淡定的说:“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可以不要再生气了吗?)当陈小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爸爸是一个坏人”的时候,Jasper陈胤捷又立刻非常贴心的告诉陈小春“爸爸是个好人”,并示爱:“I love you forever”。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这样不行!”“不要在哭了”等等的话语,其实要想做到尊重,就从表达的方式开始,我们要对孩子说“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因为······”“我们可以在快一点儿,那样就可以······”“我认为······你觉得呢?”“我想看到的是······”“我想听到的是······”“我希望······”只要家长要有意识的平等与学前儿童沟通,这样的话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2.学习倾听提供机会:孩子小的时候是一个词汇储备、学习交往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孩子很小的时候,不会说话的时候往往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他们慢慢的长大,尝试着与成人沟通交流,但是往往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忽略与学前儿童的沟通,忽略倾听他们的想法。例如,乐乐跟着妈妈走在公园里,乐乐边跑边笑,妈妈看着着急的说:“别跑啦,小心摔着!”结果话音没落,孩子摔倒了。这个时候妈妈走过去说:“你看看,不让你跑非得跑,摔了吧!”这是一般家长的做法。在现实中,有的家长也会风一般的跑过去说:“宝贝儿,摔疼了吧!没事的!”紧着安慰孩子,还有的爷爷奶奶会说:“都怪这个地不平,瞧,把我们宝儿给摔了,真讨厌!”这当中,家长忽略了一点就是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跑起来,也很少问一问孩子摔倒了是怎样的感觉?也就错过了一次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乐乐妈妈的埋怨,只能让乐乐哭的更厉害,着急安慰的家长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受了委屈,而最后责怪地不平的奶奶则在不经意间让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安慰孩子的同时要问一问:“宝宝,你为什么要跑呀?”“摔倒了你感觉怎么样呀?”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他在公园里看到了蝴蝶想去追,他觉得这一块地很开阔想跑起来,他想跟妈妈来跑步比赛,了解了孩子想法和摔倒的感受,就能更好引导孩子,看到什么样的地面可以跑,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所以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他表达想法的机会,是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3.发现需求积极回应: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作为成人有很多手头忙不完的事情,即使有的时候在家里,也会忙一些自己的事情。陪伴孩子的时候需要家长协调好自己的工作,腾出时间来。例如,潇潇在玩着自己的飞机,妈妈则因为自己的工作上的时候忙乎着写东西。这时候潇潇跑到妈妈身边说:“你看我的大飞机,就是电视里说的坐好多好多人的飞机。”妈妈扭过头一边指着电脑,一边对他说:“潇潇,你的飞机真不错,我一会儿过去坐啊。”潇潇说:“我想现在跟您玩儿。”这时候妈妈说:“妈妈先坐上你的飞机写东西吧,我还需要写到这里,你要把飞机开的稳稳地,不能有噪音好吗?”潇潇点点头。这里潇潇的妈妈用一种商量的口气,既引导孩子的关注到自己的工作,又满足孩子的需要并提出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

  二、关注教养孩子的方式

  随着现代这会发展,教养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成人围着孩子转,作为独生子女出身的年轻家长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依赖书本,依赖老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电子产品哄娃模式:随着社会发展,电子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渐显现,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频率增高,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种类繁多。于是也就出现了很多家长开启了电子产品哄娃模式,一个手机游戏就能吸引孩子,一个平板电脑下载的小猪佩奇无限不循环的播放,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了哄娃的隐形保姆,同时也成为亲子交流的屏蔽者,这也为今后有效的亲子沟通埋下隐患,出现孩子沉迷电脑游戏,孩子不爱与人交流的现象。所以提示家长,不要让孩子单独的使用电子产品,使用过程中也要做好时间的规划,并且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玩手机游戏等。

  2.全方位保姆式回应:孩子们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她们小的时候不会用语言交流,几个大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孩子的表现,秒懂学前儿童的需要,这也就导致孩子不用表达自己想法就能满足需要的状况。我们在学前儿童园发现已经上大班的彬彬,每次想添饭的时候举手的同时都会“嗯”的一声,示意教师。玩玩具的时候,他想要边上的材料的时候,有的时候直接自取,离的远点的时候做事捅一捅边上的小朋友,指一指玩具。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家里四个大人围着他转,还没口渴水就送到嘴边,还没饿食物递到嘴边,还没说拿东西,只要眼神飘过,就会有人揣测出心意,把事情办了。这样全方位保姆式的回应方式,让他少了很多说话的机会,不习惯用语言表达想法。这对他今后的与人交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把表达的机会还给孩子,孩子渴了、饿了、要上厕所的时候,都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可以问一问她们:“你想干什么呢?”“你需要我做些什么呢?”等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共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共情陪伴换位思考

  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共情陪伴、换位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出现事情之后,无论孩子当时是什么情绪,作为家长我们要能够占到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感受,今儿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到有效的沟通。例如,孩子走在路上,看到了彩色玻璃片起来,装进口袋里。这时候妈妈说:“你捡的什么呀,多脏啊,快扔掉。”孩子不情愿的扔掉了,走的时候还是依依不舍。其实家长忽略了,孩子有可能是被他的形状吸引了, 觉得好奇妙,也有可能是被他的颜色吸引了,觉得很漂亮,我们知道孩子就是在生活中感受美的,这样不仅抹杀了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切断了和孩子交流想法的机会。再比如,家里养的小金鱼死了,孩子伤心的哭着说:“我的小金鱼死了。”家长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说:“没关系,别难过,咱们再买一条”之类的话,一个方面孩子会觉得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小鱼,也不关心自己,另一个方面也会让学前儿童失去了一次珍视生命的良好的教育机会。其实家长可以先以同理心跟孩子交流说:“是吗?真的没想到呀。你感觉怎么样?需要我做些什么呢?”当孩子感觉自己的心情被理解的时候,就能够坦诚的说出自己的困惑和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情绪也就得到了释放,往后就能够航开心扉与家人沟通。

  四、了解学前儿童给予支持:我们家长还要加强学习,了解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比如,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时候他们总是说“我不······”或者拧着家长的意愿做事情,这时学前儿童是建立自我意识的阶段,此时他们通过身体长高来认定自己长大了,这个时候的他们想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自己做不成的事情,而这些恰恰与成人的认知有出入,那么此时家长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方式。通常我们要说:“你是想干这个吗?”在不伤害学前儿童的情况下说:“你试一试可以吗?”之后可以降低事情的难度,也可以与学前儿童商量:“我可以帮助你吗?”这样的话,以后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试一试,并且会感觉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会主动请求帮助。

  此外,与学前儿童的沟通需要讲求时机,尤其是他们在发脾气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后错过情绪高峰期在进行沟通,会更有效。总之,家长与学前儿童沟通是要注重双向的互动,给学前儿童一定的时间、空间才能让沟通更有效。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在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提到“四有好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广大教师既做好“大先生”又做好“教书匠”。从古至今,时代在变,教授知识在更新,不变的是教师的责任,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新时代下,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不变

  1.为人师者须厚德

  《礼记.学记》中谈到: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教师出现了一些有违师德的行为,这些行为令人气愤,社会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质疑,所以我们首先要守住道德的底线,不做有违道德的事情。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树立“大师德”的观念。所谓“大师德”观念就是除了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规范之外,还要重视自己专业能力发展。人们常说:“医者父母心”其实师者一样要有“父母心”,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除了坚决杜绝打骂孩子的行为,还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应答回应,成为他们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2.为人师者当修身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儿童,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包容他们所以我们要有坚定地一直,实施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以大爱之心、宽容之心、上进之心等去除思想的杂质。要学会从善如流,汇聚自身的正能量。

  3.为人师者应重行

  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体现在小的方面。教师的认知会对所教的对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前儿童爱模仿所以教师由此更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形象。例如,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年轻的老师嘴里会哼唱网络歌曲,有的时候就会带着孩子来,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先甄别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有的教师在组织孩子活动的时候,抓到了精彩瞬间就情不自禁的发到朋友圈,其实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的肖像权,有的时候还会引发家长的质疑:为什么只发他的呢?我们家的宝贝呢?老师喜欢他不喜欢我们的孩子等等。

  4.为人师者要精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工者不但要做好教育人、引导人的工作,还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支持人、帮助人和关心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善于改变

  1.适应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教师就需要在新形势下,有大视野、大境界。对于延庆来说,在2019年的世园会2022年的冬奥会,包括之前的世界葡萄大会、马铃薯大会这是国际的盛会的召开,为我们开启了国际视野之门。我们的教师就要意识到,到那个时候我们现在手里的这些孩子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大胆的、流利的与国际友人进行交流,他们能不能成为那时的小小志愿者等等。那么我们交给孩子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了。

  2.合得上孩子的拍

  我们发现这个社会进步的速度太快,我们的生活在电子时代飞速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来临,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现在的孩子喝着移动互联网的水长大,血液里有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世界才能更接近他们更好地教育他们。幼儿园的孩子在说3D打印,四维动画,现代化武器,我们教师如果不了解,就无法有效支持他们发展。

  3.跟得上家长脚步

  我们教师在教授孩子的时候,要关注我们的家长已经是年轻一代的80后90后,那么这么年轻的家长,他们的思想很先进接触的是现代的生活,在教养孩子的时候通过专门的课程,网络知识也会懂得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跟得上家长的思维脚步,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做好家校共育、家园共育。

  现代我们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道德修养:爱国精神、大局意识、国际视野

  2.文化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理论知识、精准的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