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教师的“四力”
2014-01-26

教师的“四力”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 李伟平

  校长的教师领导力应该主要体现在精神和专业的引领上。近十年来,我主要依托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实现学校的整体转型性变革,从而来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提升教师的教育生活品质。

  一、净化价值取向,形成教师的“内动力”

  1.内化“新基础教育”精神,坚定教育信念。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项由内而外的变革,每一个教师需要变革的动力、勇气以及自我挑战的精神、自我超越的境界。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发展首先是教育信念的选择,支持他持续变革的力量来自自身教育信仰的生长力量。在“新基础教育”推进过程中,“知难而上,执着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团结协作,共同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40个字的“新基础教育”精神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在实践变革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去坚守,去内化,最终化为教师自身的内在精神源泉。

  2.深化学校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境界。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结题了,教师发展成长了,实践积淀逐渐丰厚了,学校文化提升了……在初步实现了“新基础教育”研究跨越性发展节点,我们清晰地意识到:学校在这个新转折点,是否又会再一次安逸保守,停滞不前,缺乏动力?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此时,叶老师给了我们“放眼静心,虚怀求进,倾情生命,明理践行”十六个字帮助我们抓住了学校价值取向这个主根。

  我们让每一个教师共同参与讨论,每一个人都来说说自己对这十六个字的理解。随着讨论的展开,老师们的心再一次进入新的宁静。 “心越做越静,倾情做一个醉心于教育的人,享受教育的人,痴迷于教育的人。”成为这一阶段局小教师的精神追求。

  二、建立新型参照,唤醒教师的“认识力”

  1.活学文本资源,形成认识新起点。

  新基础教育研究每一个阶段结束后,都会形成系列研究成果,有每个阶段的研究报告集,有《“新基础教育”研究史》,有《“新基础教育”研究论》,有各领域各学科指导纲要,有各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实录,有各专题研究记录……这些资源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新阶段的基础,学习成为首要任务。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属于教师个体的“自主阅读”;有课型组的“主题阅读”;有成长团的“差异阅读”等等。

  2.创新学习机制,积淀理论新系统。

  (1)建立“学习研究日”制度。各教研组每月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习。

  (2)构建“研究·学习·培训”一体化机制

  ①推行“三个一”工程。每学期每个备课组确定一个学习序列并确定一个相关研究专题,每周组内研究一节“自测课”,每学期向教研组层面推出一节“研讨课”,呈现阶段研究的思考。

  ② 创生“纲要·案例·课例”研训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确立了“纲要·案例·课例”一体化的研训机制。从内容上做到一体化,学“什么”就研“什么”,研“什么”就学“什么”。学习逐步促进教师形成新的参照系,系统读书的过程就是系统梳理结构化认识的过程,认识的提升促进教研内容和专题的不断深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