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入学政策的调整,身处同一间教室的学生可能学业成绩悬殊,学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因为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有效周期越来越短,学校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12月20日,“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北京三十五中研究成果发布会举行。
研讨会现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以《为每个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为题,系统阐释了三十五中近年来在育人方式变革方面进行的思考与开展的探索。据介绍,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三十五中近年来着力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对核心课程进行分层分类设计,着力打造科技与创新、人文与社会、艺术与审美以及生涯与发展等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而个性的发展需求。课程创新的基础上,学校2015年逐步推行“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长制”“学分制”改革,帮助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形成独一无二的课程菜单和发展路径。
主旨报告后,三十五中以高二数学(A+层)、高三语文两节观摩课展示了“留白”课堂的构建,并开放了科技与创新、人文与社会以及艺术与审美三大类24节特色课程。当天下午,学校师生们以圆桌论坛的形式,讲述了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变革、制度重建三个领域的改革创新以及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并与现场听众互动交流。《比较教育》执行主编鲍东明博士、中国教育学科院副研究员杨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郑葳博士作为点评专家,对学校三个领域的改革创新给予高度评价。
2015年,三十五中加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作为项目首席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新特征研究,经过数年研究总结,学校今年正式出版了课题成果《勇毅笃行 大志大成——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研究》一书,当天举行了新书首发式。研讨会上,裴娣娜教授对三十五中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学校在多样化办学体制、多元立体课程体系、课堂留白的探索以及综合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研究,“通过学校教育改革,为学生成长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空间,探索学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之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