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筹建男子中学引争议 女孩更适合现教育环境?
2012-04-10

  上海筹建男子中学,原本只是列入华东师范大学与黄浦区开展教育合作的一个计划,被敏感的媒体一曝出,就成了八方议论的热点。

  男子中学备受关注,是因为它与近些年来颇有影响的“男孩危机”现象和“拯救男孩”呼声关联在一起。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在语言、记忆等方面相对早慧,也更安静、细致、遵规守矩的女孩容易适应教育环境、赢得好评。>>>查看事件详情

  我们当然应该为与男性平权、接受同等教育不过100多年的女孩们喝彩,也要正视21世纪男女社会角色的新变化。的确,如今许多被家长、社会看好的中国男孩,显得过于苍白、纤细和文静,缺少健康、勇敢和自信的气质,即使成绩过人却表情空茫,缺少了最为可贵的青春活力、创造力和坚强毅力。这样的男孩在成年之后,要成为可以“铁肩担道义”的男子汉,恐怕还要另外经受一番曲折磨练。“野蛮女友”、“伪娘”之类的现象在年轻人中流行,似乎也从反面佐证某种男性精神的萎靡与失落。这无疑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忧虑。

  “男子中学”招生:

  2012年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自主招生简章

  上海第八中学办“男子实验班” 自主招生招收60人

  相关评论:

  评论:就读“男子中学”也难免成“伪娘”

  熊丙奇:如何让男子中学不再混同一般中学

  上海八中设立“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有必要吗?

  但,说“男孩危机”倒也不必。许多一路优秀的女生,一旦走上社会、直面职业发展和婚姻市场的某些无形障碍,恐怕就要经历另一种“女孩危机”了。既然许多地方都已兴办起女中、淑女班、女子学院甚至女子大学,那么办几个男生班、办一所男子中学,也是自然而然。

  不必纠结于男子中学是否会是“男生危机”的终结者,也不必认为从男女合校回到男女分校是一种退步。一座有着数百所中学的城市,有一所学校变为男中,这无疑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多元化办学的一种尝试,应予鼓励和支持,更应静心等待。

  对于教育,当前最需要反省的,恐怕正是“一元化”的绝对观念。在欧美许多国家,也有不少百年以上历史的男校、女校至今仍在,与男女合校的主流并行,互为补充。

  教育培养的是素质合格、个性多样的社会公民,不是千篇一律的考试机器。今天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要改革,不可能会有一剂包治百病的“神药”,也不应该再有一场运动就把所有学校变成划一模式。“一样水养百样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一统式教育应该终结。多些宽厚包容,多给百年树人的学校一些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多办出些以人为本的,有特色、有文化传承的学校来,才是正经。(姜泓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