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看成绩很有可能错失一些具有高潜质的创新人才,上周末,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第二届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闻名世界的天才教育专家、美国天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约瑟夫·兰祖利教授带来全新的天才教育理念,将拔尖人才简单等同超常学生和成绩优秀学生的观点已经过时,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应该为各方面有潜质的学生成才搭建平台。
会上,约瑟夫·兰祖利解读了自己的“天才三环理论”。他认为,辨识拔尖创新人才有三个综合因素,犹如三个部分叠合交叉的圆环——第一环是“高于平均的能力”;第二环是 “创造力”;第三环是“对任务的执着”。他创立了当代的天才观,认为天才应该是这三者的结合。在他们看来,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关键是我们能否提供恰当的机会。将拔尖人才简单等同超常学生和成绩优秀学生的观点已经过时。
对此,很多代表很赞同专家的观点,认为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学生的目的,不能简单定位在把学生送入国内外的名校,也不是为了给少数学生贴上“天才”标签,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丰富课程,为各方面有潜质的学生成才搭建平台。在美国,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途径已经趋于多元化,据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与咨询心理学系副教授戴耘博士介绍,美国既通过学校的资源,如校内的丰富课程或计划、专业学校等,还通过大学的资源(人才搜寻计划,人才培养培训咨询中心,夏令营,超级星期六等),以及社会和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发现和培养人才。
当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创新想法可能常被否定,该如何引导?对此,匈牙利天才学生支持系统国家理事会主席切尔迈伊还指出,当你谈创新的时候,主要规则是:永远不要扼杀不当的创新,应该对此加以重新引导。他举例说,有一次他正在布达佩斯坐地铁,有个5岁的小孩和他的妈妈也在地铁上,由于地铁的把手太高孩子够不着,孩子创造性地找到了一个 “看不见的把手”说:“妈妈,我很小心的,我抓着把手呢!”小孩很开心,可妈妈却发现,孩子抓的那个把手竟是一名妇女的腋窝,妈妈非常紧张,对着孩子大叫:“不要这样做!立即停住!”孩子很难过,他的创造性被扼杀了。另外四五个人也阻止了他。
“这个可怜的孩子将来可能再也不敢有什么创造性了,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切尔迈伊说,我们应该保留并重新引导这种不当的创新,而不是扼杀它。妈妈应当弯下身来,对孩子说可以把“看不见的把手”挪一个地方,即离开腋窝的方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